定夫人眼眸微湿,抬手为嬴骜拭去嘴角羹渍,动作轻柔得仿佛他还是襁褓中的婴孩。
窗外忽有秋风卷着几片残叶扑在窗棂上,沙沙声里,她指尖抚过儿子手腕间那道浅浅的疤,“那年你执意要学骑射,从马背上摔下来,这道疤可把为娘吓坏了。”
嬴骜握住母亲的手,掌心贴着掌心,温度透过肌肤传递,“儿记得,母亲当时抱着我哭了整宿,说再不许我碰弓马。”
定夫人轻笑一声,眼角的细纹里漾开温柔,“如今你倒是青出于蓝,连你父王都夸你箭术精进。”
母子二人絮絮说着旧事,烛火将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映在雕花屏风上,宛如一幅温暖的画卷。
檐角的铜铃又响了几声,夜已深了,可这方小天地里,时光却仿佛凝固了,只余下母子间绵长的温情,在灯火间静静流淌。
嬴骜看着母亲柔和的面庞,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儿时片段,如潮水般在心头翻涌。他想起小时候自己懒得学写字,母亲总是握着他的小手,耐心的一笔一划地教他,那温暖的触感仿佛还留在指尖;
又想起第一次背会《诗经》,母亲高兴得将他抱起来转了好几圈,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
此刻,那些细碎的温暖记忆,都化作了眼前定夫人眼角的细纹。他轻轻握住母亲的手,那双手虽不再如少女时那般柔嫩,却依旧温暖有力,给予他无尽的安心。
夜风轻拂,吹动着窗边的纱幔,也吹散了嬴骜心中所有的疲惫与烦恼,他只愿时光能在此刻停留,让这份温情永远延续下去。
定夫人感受到儿子掌心的温度,目光愈发柔和,她轻轻拍了拍嬴骜的手背,低声道:“骜儿,如今你已长大成人,母亲只盼你能平安顺遂,无论前路如何,都要记得,母亲永远在你身后陪着你。”
嬴骜闻言,心中一暖,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应道:“母亲放心,儿定会谨记您的教诲,不负您的期望。”
母子二人相视一笑,那份默契与温情无需多言。席间的菜肴已渐渐凉去,但他们的心却因这份难得的相聚而愈发温暖。
定夫人轻轻起身,为嬴骜盛了一碗热汤,道:“喝些汤,暖暖身子。”嬴骜接过汤碗,喝了一口,只觉汤中满是母亲的爱意与关怀,让他倍感温馨。
夜已深,窗外秋风依旧,但屋内却因母子二人的陪伴而显得格外温暖。他们继续聊着儿时的趣事,偶尔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仿佛将时光拉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时。
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嬴骜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与满足,他深知,无论未来道路如何坎坷,只要有父亲与母亲在身边,他便有了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定夫人望着儿子那张像极了王上的坚毅的侧脸,默默将更多热汤舀入碗中,汤的热气氤氲上升,模糊了她眼角的微光。
她轻声说道:“只要你记得回家的路,母亲便永远为你留一盏灯。”
嬴骜低头啜饮,喉头微动,将那句深藏已久的话咽了回去——他早已将朝堂上的寒霜风雪,都化作了守护这盏灯的信念。
窗外风止,铜铃不再响,唯有炉火噼啪,伴着两人低语,静静燃尽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