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夫人特意吩咐了,给您准备了您平日里最爱的菜肴,还特地打发人来询问,今晚您是否愿意过去用晚膳。”
贴身内侍小黑恭敬地躬身站在嬴骜的身旁,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毕竟,定夫人派遣的侍女此刻还在外面耐心地等候着回话呢。
嬴骜心中一动,这几日忙于课业,确实未曾见到自家母亲,于是他温和地开口道:“你去告诉母亲,我今晚会过去陪她一同用膳。”小黑闻言,连忙应声退下,片刻后便传回了定夫人欢喜的回应。
嬴骜轻轻搁下手中的竹简,抬眼望向窗外渐暗的天色,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温润的感觉。
这几日虽然课业繁忙,但母亲却始终惦记着他的口味,特意为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膳,这份关怀让他倍感温暖。
他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迈步穿过长廊,秋风拂过庭院,落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久违的亲情期盼。
廊灯次第亮起,映照着青石阶上斑驳的树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嬴骜的步履渐渐放缓,心头涌起儿时的回忆。那时,因为自己跟随父亲嬴政住在宣室殿,母亲只能每日过来看望他,眼中总是充满了慈爱与温柔。
如今,宫阙深重,权势纷争不息,他也减少了过去的次数。一方面是因为他长大了,需要专注于学业;另一方面,他现在仍住在宣室殿,过于引人注目。
想到这些,他不禁加快了脚步,转过月洞门,忽见廊下立着熟悉的身影,定夫人已倚门而望。
嬴骜疾行数步上前,轻轻扶住母亲,低唤一声“母亲”。灯火映照间,她鬓角的珠宝在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脸上的笑意却暖如春阳。
母子二人并肩入内,席间菜肴犹温,一如往昔的温馨。嬴骜执箸为母亲布菜,定夫人连声笑叹:“如今倒是你照顾我了。”
嬴骜闻言,手上动作微微一顿,随即笑道:“母亲养我育我,儿自当尽孝,这些小事,本就是应当的。”
说罢,他又细心地挑去鱼中的细刺,将雪白的鱼肉放入定夫人的碗中。定夫人望着儿子日渐成熟的面庞,心中既欣慰又有些酸涩,轻声道:“骜儿长大了,母亲倒有些怀念你小时候,整日跟在我身后,‘母亲母亲’地叫个不停。”
嬴骜闻言,眼眶微热,忙垂下眼帘,掩饰住眼中的情绪,轻声说道:“儿无论长多大,在母亲面前,永远都是孩子。”
定夫人闻言,笑意更浓,伸手轻轻抚了抚嬴骜的鬓发,母子二人相视一笑,席间气氛温馨而融洽。
夜风穿窗,烛火轻摇,檐角铜铃叮咚作响,增添了几分宁静与温馨。
定夫人忽忆起旧事,低语道:“那年你随父王赴雍城祭祀,染了风寒,回来整整烧了三日。”
嬴骜怔住,指尖微颤,“母亲守在榻前七昼夜,汤药不曾断过一口。”定夫人含笑点头,“那时你攥着我的手,昏沉中还唤‘娘亲莫走’。”
她声如细语,却似千钧压心。嬴骜喉头微动,竟觉今日这碗莲子羹,甜得有些发涩。
灯火下,母子二人的影子叠在屏风上,恍若当年。他缓缓放下汤匙,抬头望向定夫人,轻声道:“那三日,我虽迷糊,却始终知道是母亲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