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来白云寺,还是十年前的事。
那时,他已经来到了东厂,但还不是主要负责人,是个副督。
正督是山东德州人,已经在这个职位上干了多年,马上就要退休了。
退休后,他的职位将由张信接任。
一切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张信的副督就是一个过场,由于东厂责任重大,他在就职主角前,很有必要了解一下东厂的运转过程,熟悉一下环境,为未来高强度的工作做好准备。
这天,他被即将卸任的老大叫到了书房。
里面有一位客人,正是他的老上司,原来的信王,现在的崇祯皇帝。
原来朱由检自上位后,发现朝廷需要解决的事太多了,为了把积压的问题理顺,他加班加点地拼命忙碌着。
甚至还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到下边各职能部门检查。
怕他们偷懒,不作为。
东厂是他最为倚重的机构,当然十分关心,这己是他登基后二次来这儿了。
祟祯问二人:“来自山海关的军事压力越来越大,后金的实力到底有多强?国内经济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你们了解吗?”
这个问题老百姓可以不用去关心,但崇祯不行,他是皇帝。
山海关占用了他那么多的军事资源,他当然想知道这个对手有多强大,以便在未来的决策中,能更准确地对症下药,不浪费国家宝贵的资源。
二人尴尬地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
虽然作为国家顶级的情报部门,这些他们应当有一些了解,但相对于国内复杂的局面,他们要做的事太多了,人手远远不够。
只能专注于国内了。
但既然崇祯有想知道敌对国方面的情报需求,他们就得无条件地满足了,。
最后决定派人去密访,完了之后写上奏折,交到宫中供皇上决策使用。
崇祯认为这个方法可行,当即拍板这个任务由张信去完成。
张信是他最信任的人,在数据上不会造假,他提供的情报自然最具价值。
接到任务后,张信把自己关在书房,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来研究后金的经济状况,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为进入对方的土地做足表面功夫。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出发了。
当时正是春季,春暖花开,很适合旅行。
他在后金大概旅行了两个月,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任务圆满完成。
下一步使是返回国内,把所搜集到的情报,编纂成册,送皇上审阅。以供他在未来的对后金作战中,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信息。
为了掌握更多的一手资料,看民间到底隐藏着多少军事潜力,张信在回国时,走了一条与来时完全不同的路线。
一边走,一边访问。
对沿途有重大影响的古迹,从不放过,哪怕多走些,也要拜访一下。
在一个叫许家窑的地方,看了古窑址,在向居民打听周边情况时,听村民说,在前方有一个白云寺,很是出名。
如果张信有兴趣,可以到那里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