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颜体楷书 > 第119章 沙州会师商盟立(第2页)

第119章 沙州会师商盟立(第2页)

“刺史所言极是。”李倓转过身,声音沉了下来,“吾在来沙州的路上,已派快马去安西都护府求援。都护府有一万守军,但要镇守西域多地,最多能抽调三千人支援咱们。这样算下来,总兵力也不过七千五百人,与吐蕃三万大军相比,还是处于劣势。”他顿了顿,指尖无意识摩挲着窗沿的木纹,“而且论莽热占据焉耆,控制了孔雀河水源,咱们若是久攻不下,粮草和水源都会成问题。”

一直旁听的康拂毗延忽然上前,递过来一杯葡萄酒:“殿下,我有一策。西域诸国——于阗、疏勒、龟兹,都与吐蕃有旧怨。吐蕃占了焉耆后,强征他们的牛羊、玉石,那些国王早就忍无可忍了,只是怕吐蕃报复,才不敢反抗。若是唐军能在焉耆打一场大胜仗,震慑住吐蕃,晚辈愿以粟特商盟的名义,去联络这些国家的国王,说服他们出兵相助。于阗有两千精兵,疏勒有一千五百人,加起来又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李倓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但他很快又冷静下来:“康首领的计策很好,只是远水难救近火。焉耆之战最多还有半月就要打响,诸国出兵至少要一个月,根本赶不上。”他靠在窗边,望着远处的星空,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大哥李豫的身影,还有那支他亲手打造的靖安军——那是他在长安时,从流民中挑选精壮组建的军队,配备了最精良的玄甲和建宁弩,经过两年严格训练,战斗力丝毫不输玄甲军。若是能把靖安军调来西域,兵力匮乏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还有倭国雇佣军。临行前,他与李豫商议,让吉备建雄从倭国招募了武士——这些人擅长近身搏杀,刀法诡异刁钻,正好能克制吐蕃重步兵的结阵冲锋。李豫当时拍着胸脯保证,会派专人护送雇佣军从登州登岸,经长安转赴西域,预计一个月内就能抵达。可他西征雇佣军却杳无音讯,不知是路途太远耽搁了?还是长安出了变故?李倓的心沉了沉,无论如何,他都必须尽快联系上大哥,把西域的军情和自己的迫切需求传回去,晚一天,就多一分危险。

宴席散时已近亥时,宾客们尽兴而归,商栈里渐渐安静下来。李倓回到商栈为他准备的房间,房间陈设简洁却干净:一张榆木桌,一把胡床,墙上挂着一幅沙州全景图,是当地画师手绘的。他点燃桌上的烛台,烛火跳跃着照亮房间,取来笔墨纸砚——纸是蜀地产的宣纸,墨是松烟墨,还是康拂毗延特意准备的。李倓研磨时,指尖沾着墨汁,忽然想起郭清鸢在长安为他研墨的模样,心中一阵温热,提笔的手也稳了几分。

“大哥亲启:弟倓西出玉门关已逾月余,幸不辱命。于张掖峡谷遇吐蕃三千人伏击,以建宁弩阵大破之,斩首五百一十三级,俘获二百五十三人,粮草无损,军心大振。今已抵达沙州,与守将张义潮、粟特商盟首领康拂毗延会师。义潮献《河西地形图》,愿以一千五百沙州兵相投;拂毗延率商盟捐蜀锦五百匹、良马一百匹,承诺后续供应粮草。沙州民心归附,商路重启有望,此乃西域之幸,亦是大唐之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写到此处,李倓停顿片刻,笔尖沾了沾浓墨,语气变得急切起来:“然喜乐之下,亦有隐忧。据探报,吐蕃大将论莽热率三万大军屯于焉耆,麾下八千‘悉补野’重步兵、数十架投石机,欲先取安西四镇,再犯玉门关。弟麾下玄甲军三千,加沙州兵一千五百,共四千五百人;安西都护府援军约三千,总兵力七千五百人,与吐蕃相去甚远。西域乃大唐西北屏障,河西若失,长安危在旦夕,此事刻不容缓。”

“弟思之再三,唯有靖安军可解燃眉之急。靖安军乃弟亲手组建,将士皆为精壮,无老弱病残,装备玄甲、建宁弩,训练两年有余,阵法娴熟,战力不输玄甲军,且将士多为弟旧部,号令畅通。望大哥速向父皇进言,允靖安军即刻西进,共破吐蕃。另,此前商议之倭国雇佣军,至今杳无音讯,不知是否已抵长安?倭刀武士刀法诡异,可破吐蕃重步兵,乃奇兵也。若其抵达,望大哥速遣人前来,日夜兼程,切勿耽搁。”

笔锋一转,语气柔和下来,满是牵挂:“大哥主持朝政,亦需保重身体,勿因琐事过度操劳。待弟破吐蕃、复河西,必星夜归京,与大哥共饮庆功酒。弟倓顿首,沙州亥时。”

写完信,李倓逐字逐句读了三遍,确认军情清晰、诉求明确,才将信纸折成方形,装入牛皮信封。他取来火漆,在信封封口处滴上红蜡,盖上自己的“建宁王印”——这方印是父皇亲赐,代表着他的权责。印纹清晰地印在蜡上,李倓长长舒了口气,这封信,是西域的求援信,也是他对大唐西北疆土的承诺。

“陈忠。”李倓扬声唤道,声音不大,却穿透力十足。门“吱呀”一声被推开,陈忠快步走进来,身上的玄甲还未卸下,甲叶上的血渍已擦干净,只留下淡淡的痕迹——他是李倓的亲卫统领,从长安一路随行,寸步不离。“殿下有何吩咐?”陈忠单膝跪地,姿态恭敬。

李倓将信封递给他,语气郑重:“你亲自将这封信送往长安,亲手交给太子殿下。挑选十名精锐轻骑随行,都骑最快的焉耆马,日夜兼程,不得耽搁。沿途若遇吐蕃哨卡,能绕则绕,绕不过便以命相搏——这封信绝不能落入吐蕃人手里,记住了吗?”

“末将遵命!”陈忠双手接过信封。他磕了个头,起身欲走,又停下脚步,声音带着几分担忧:“殿下,末将走后,您的安全……秦怀玉虽勇猛,却不如我熟悉您的习惯。”

李倓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去吧。沙州城防坚固,周鼎忠心耿耿,秦怀玉也是一员猛将,足够护我安全。你速去速回,孤等你带回靖安军的消息——到时候,咱们一起斩了论莽热,回长安喝庆功酒。”

陈忠重重点头,转身大步离去。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洒下斑驳的银辉,李倓的身影被烛火拉得很长,显得有些孤单。他走到桌边,重新铺开那张《河西地形图》,烛火下,焉耆的位置被他用朱砂圈了个圈,旁边标注着“吐蕃主力”四个小字。划过焉耆与沙州之间的戈壁,李倓眼中闪过一丝决然——无论靖安军是否能及时赶到,这一战,他都必须打,也必须赢。

“殿下,秦怀玉求见。”门外传来亲兵的声音。李倓收起舆图,扬声道:“进来。”秦怀玉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本账簿,脸上带着几分喜色:“殿下,沙州兵的整编已安排妥当,王勇他们正带着人熟悉建宁弩,虽然还不太熟练,但个个学得认真。粟特商队捐的丝绸和良马也清点完毕,五百匹蜀锦分存两处,一百匹良马交给骑兵营调养,三日后便可编入队伍。”

“做得好。”李倓点头赞许,刚想说些什么,门外又传来通报声:“殿下,周刺史求见。”秦怀玉识趣地退到一旁,周鼎捧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走进来,账簿封面是牛皮做的,边角都磨得起毛了。

“殿下,这是沙州的粮草与兵器库存清单。”周鼎将账簿放在桌上,“沙州百姓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下了三万石粮食、五千斤肉干,足够大军支撑三个月。兵器方面,有弓五百张、刀八百把、长矛一千杆,就是弩箭只有两千支,怕是不够建宁弩阵使用——吐蕃把西域的牛角、筋腱都垄断了,咱们造弩箭的材料快用完了。”

李倓翻开账簿,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每一笔粮食、每一件兵器都记得清清楚楚,可见周鼎治事严谨。“周刺史放心,弩箭的事孤已有安排。”李倓指着账簿上的数字,“张掖一战,咱们缴获了吐蕃五千支箭,虽然箭头不如建宁弩箭锋利,但稍加改造就能用。另外,康拂毗延答应从于阗、疏勒采购牛角和筋腱,不出十日就能送到,到时候咱们在沙州建个箭坊,让工匠日夜赶制,保证供应充足。”

周鼎这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殿下深谋远虑,末将自愧不如。末将已安排人加固城防,在城外挖了三道壕沟,派了五十名斥候沿沙漠小道去焉耆侦察,每隔一日回报一次——只要吐蕃军有动静,咱们立刻就能知道。”他顿了顿,又道,“还有,沙州的百姓听说要西征,都主动来军营送粮食、缝补衣物,不少青年还想参军,只是末将怕兵力太杂不好管理,没敢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倓心中暖意更甚,民心所向,便是胜利的底气。他与周鼎,还有军队诸位将领凑在一处,借着烛火商议后续计划:三日后沙州兵整编完成,大军休整五日,待安西都护府的援军消息、陈忠的回信有了眉目,便兵发焉耆;粮草分两批运输,一批随大军前行,一批留在沙州,由康拂毗延的商队负责转运,避免被吐蕃截断粮道;与西域诸国的联络,就交给粟特商盟,先送一批丝绸、瓷器作为礼物,表明大唐重启商路的诚意。几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就到了三更天,窗外的月光已升到中天。

诸位将领告辞后,房间里又恢复了安静。李倓拿起火漆印,“建宁王印”四个篆字清晰可见。他想起张掖峡谷的箭雨、将士们的呐喊,想起沙州百姓期盼的眼神,想起郭清鸢温暖的笑容,握紧了拳——哪怕前路布满荆棘,哪怕兵力悬殊,他也要带着这支联军,踏平焉耆的吐蕃大营,让大唐的旗帜重新飘扬在河西的每一寸土地上。

窗外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吹动着窗纸发出“沙沙”的声响。李倓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夜空中繁星璀璨,与长安的星空别无二致。他抬手摩挲着怀中的双鱼佩,轻声说道:“清鸢,大哥,等着我,我一定会凯旋而归。”李倓转身回到桌前,吹灭烛火,在黑暗中闭上双眼,养精蓄锐,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