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斋舍外面时,一眼看见写有“闻鹊斋”三个字的匾额,忍不住问道:“闻鹊斋,这个名字是谁取的?”
岑观忙说:“是在下取的。”
吴邦彦不语。祝山长看吴邦彦的表情有些?微妙,忙问道:“怎么?,砚之觉得这个名字不妥么??”
吴邦彦道:“倒也没什么?不妥,只是这三个字似乎有些?轻佻,容易叫学生生出些?玩笑取乐的心思,不如?‘德邻’二字稳妥。”
祝山长沉吟道:“那依砚之所见,应该取个什么?名字呢?”
吴邦彦想了?想道:“不若取‘道正?’二字,诸位觉得呢?”
大家马上一片“是是是”,“好好好”的称赞之声,除了?岑观。
祝山长笑道:“明日我便?叫人做一块新的匾额来,请砚之题名。”
吴邦彦又?看了?看闻鹊斋门口贴的楹联,上面写着: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是从杜甫的一首诗《又?示宗武》中摘的两句话。
祝山长见吴邦彦盯着这副对联看,赶紧问道:“这楹联也不妥么??”
吴邦彦笑着说:“这个典故倒没什么?,但摘这两句,倒不如?摘诗中的另外两句:‘应须饱经术,已似爱文章’来的好。”
孔寅也附和道:“不错,或者摘最后两句‘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亦可。”
祝山长哪有二话,立刻答应道:“那我明日让他们一起换了?。”
孔寅和吴邦彦对视一眼,各自都觉满意。
但旁边的霖铃却受不了?了?。吴邦彦动不动对闻鹊斋的布置指手画脚,完全不在意她这个正?牌班主任的看法。祝山长又?跟个墙头草一样,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
再?说闻鹊斋哪里?比那个什么?道正?斋难听了?啊啊啊啊啊!
气死了?!
霖铃一边生闷气,一边跟着祝山长等人继续往里?走。走到先贤祠的地方?,吴邦彦又?提出要进去?上香,大家只能跟着他一顿忙活。
等上香结束,大家的肚子已经很饿了?,祝山长就提出先回膳厅吃早饭。吴邦彦本来也觉得走得有点?累,立刻就顺着祝山长的话头答应了?。
等他们走到膳厅,等候多时的应六嫂赶紧为各位教习送上早饭——薄皮包子和她最拿手的芹菜馄饨。
吴邦彦和应六嫂也是认识的。他咬一口馄饨,忍不住赞叹道:“应六嫂的厨艺还?是这样好。我这些?年吃遍五湖四海的馄饨,还?是最想念应六嫂的手艺。”
应六嫂笑道:“吴通判谬赞了?。奴家的吃食整治得不可口,只能请吴通判多多担待了?。”
大家吃完馄饨,祝山长对吴邦彦道:“砚之,两斋的生员已经在讲堂等候多时了?。请砚之移步过去?给他们训话,也是对他们做一番勉励。”
吴邦彦欣然起身?,由?祝山长等陪着一起走到讲堂。两斋的学生已经呈雁翅状在讲堂门外排成两行。
霖铃看见子骏站在闻鹊斋队伍的头一个。他穿一件白色襕衫,头上一顶青玉冠,看起来那叫一个玉树临风,帅得让人头晕。
不过当然了?,书院里?没有女学生,子骏的帅就这样被埋没了?。
霖铃在心里?叹息,又?有一点?莫名其?妙的窃喜。
嘿嘿。
第54章公开课
众人走进讲堂中。吕清风在讲堂中摆了六把椅子,吴邦彦坐在主位,祝山长和孔寅两侧相陪。
=请。收。藏[零零文学城]00文学城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其他三位教习在下首入座。剩下的学生都只能站着。
两斋学生鱼贯而入,在教习面前站定。在吕清风的指引下,生员们先向吴邦彦行礼,然后向祝山长行礼,再向各位教?习行礼,忙活了一长段时间。
行完礼后,祝山长对众人说?道?:“今日邦彦百忙之中来到书院。他曾是各位的学兄,如今亦是朝廷栋梁。本来?我想请邦彦为各位讲学一次,但他行程匆忙,这次只能作罢。明年你们中大部分人将要应举,我也盼着你们中间有人能像邦彦一般出人头地,方不负你们父母和书院对你们的一番心血。”
说?完,祝山长侧身对吴邦彦说?道?:“邦彦,请你多将一些应举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助这些生员一臂之力。”
吴邦彦点点头。他轻咳两声,对众人朗声说?道?:“诸位,今日我有幸回到桃源精舍,与?孔先生与?祝山长再次见面,也与?各位相见。方才我到精舍中转了转,勾起?我许多回忆,当年我与?你们一般大时,也与?你们一样在此?地求学,如今时光荏苒,但书院中另辟新斋,生员也比以往多出许多,我心中实感欣慰。”
他顿一顿,又?说?道?:“如今天下富饶,朝廷贤明,取士皆以才学为准,这些都是我辈读书人的幸运。只要诸君勤勉刻苦,博个?一科一第并不是件难事?。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本就应当上报国家父母之恩,下安百姓社稷,似那?种庸庸碌碌,不求上进之辈,本就不该生于这个?世上。”
霖铃听得心里直冒汗,不求上进之辈就不该生于世上?那?像自己这种以当咸鱼作为终极人生理想?的人,是不是应当发配去外?太空啊?
她一边坐着在心里碎碎念,吴邦彦的声音连续不断地传入她耳中:
“不过既然各位明年要去应举,就不得不对科第有所了解。此?前朝廷下了旨意,明年科举将分为诗赋,经义二科取士。我方才与?祝山长聊天,他向我说?起?书院中两斋的人数,研习诗赋的道?正斋人数超过研习经义的德邻斋不少。虽说?诗赋取士传统由来?已久,但各位是否知道?,诗赋科应举人数众多,往往百取甚至千取其一,而经义科却是数十人取其一。孰难孰易,岂非一目了然。故此?,如果各位真有意想?博个?功名,何?必非要争那?人才济济的诗赋科呢?”
下面学子们听到这番话反应不一。德邻斋的人都面露喜色,而闻鹊斋的人则面面相觑,都有点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