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谢执烽与沈尽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化作天际线上的两个黑点,彻底消失在地平线下。
陈杨舟方才缓缓收回目光。
她转身面向众人,神色已恢复一贯的沉静:“咱们回去吧。他们在前方拼搏,我们在后方更不能拖了后腿。”
几人随即策马返回城中。
陈杨舟照例前往原府衙、现如今的将军府处理公务,郑三等人也各自散去忙活军务。
白龙军成军不过数载,军务虽不似其他势力那般千头万绪,却也绝非清闲。
诸般事宜千头万绪,均需亲力亲为,细细斟酌。
将军府内,陈杨舟独坐案前,指尖拂过一封封密信,眉心微蹙,终是化作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
根基薄弱,这是白龙军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
这些辗转送达她手中的所谓“情报”,大多琐碎零散,难称机密,往往需要从字里行间、从诸多蛛丝马迹中反复拼凑,方能窥见一丝真相与规律。
且看南夏。
自朝廷迁入平南城,曹太后便独揽权柄,垂帘听政。
此女虽颇具政治手腕,行事果决狠辣,但终究目光短浅,只一门心思地想着巩固自身权位,维系自家外戚的显赫地位,全然没有励精图治、匡扶社稷的志向。
俗语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曹太后虽权倾朝野,然而朝堂上下,真正从心底信服她的人却寥寥无几。
从百姓私下里称她为“妖后”,便足以看出许多端倪。
更可怕的是,其麾下外戚一族,仗势欺人,将原本还能稍作制衡的内阁打压得节节败退,几无还手之力。
如此一来,朝纲混乱不堪,政令难以畅通施行,南夏的根基,正在被一点点地蛀空。
陈杨舟将手中密信搁在案上,心中思绪乱飞。
她心中其实更想前去九日军商议联盟一事,这既能确认那位神秘的统领阿旭,更能为白龙军寻得一个强大的盟友。
但正如谢执烽所说,南夏如今地位岌岌可危,定会千方百计寻求破局。
派使游说,是必然之举。
她身为主帅不能离开,亦不会离开。
正当陈杨舟心绪纷纭之际,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唐杰快步闯入厅内,气息微乱。
“慌慌张张的,可是发生了什么事?”陈杨舟开口询问。
“将军,”唐杰缓了口气,立即禀报,“南夏的使节到了!”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陈杨舟抬眸询问,“到哪了?来使是谁?”
“已在城门外等候,”唐杰答道,“是苏烈苏将军,还跟着一位面生的年轻男子。”
陈杨舟目光一沉,来使果然是苏烈,这与她和谢执烽此前的推演一致。
他们二人对局势进行深入剖析时,便已然料定,若南夏派遣使者前来,此人必定是苏烈或者孙蟒中的一位。
苏烈苏将军,曾是龙朔关的守城主将,同时,他也可称得上是陈杨舟的伯乐,对陈杨舟有知遇之恩。
而孙蟒孙将军,则是在苏烈奉诏回京后,临时接掌龙朔关防务的将领。虽为暂代,却与陈杨舟并肩作战多次,算是过命的交情。
苏烈又与陈杨舟舅舅杨崎渊源极深。
当年南夏南迁,二人共守孤城,立下了与城共存亡的生死之约。
最终一战,杨崎身中十七箭,却始终屹立在城楼最高处,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杨氏满门,从鬓发斑白的祖母到年仅八岁的小表弟,无人后退半步。
那一战,杨氏一门忠烈尽殁,唯有苏烈率领残部杀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