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顶点中文 > 第65章 历史既是教训亦是重蹈覆辙求月票(第1页)

第65章 历史既是教训亦是重蹈覆辙求月票(第1页)

顾霖薨了。

一个充满了无尽传奇的时代,似乎都因为他的突然薨世而溃散。

五代摄政,终成天下一统,凌驾于群臣之上,天子之侧,却又始终恪守臣节。

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顾氏主导的这百余年,都堪称一段不朽的史诗。

然而,史诗终有终章。

纵使天子赵翰音仍旧念及旧情,对顾氏礼遇有加;

纵使顾氏门生故旧遍布朝野,底蕴犹存;

但那个顾氏一言可定鼎、一举一动牵动九州的时代,确乎是一去不返了。

而顾氏,正如顾霖临终所规划的那般,开始逐步放下擎天重担,缓缓后退。

时光如江东逝水,奔流不息。

正如顾霖生前所预料与安排,其长子顾修远虽承袭了太傅的职位,却再无其父那般一言九鼎、令群臣凛然的威势。

他性格本就偏于敦厚,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在波谲云诡的朝堂斗争中,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天子赵翰音虽依旧信任顾氏,时常咨询。

但许多重大决策,已逐渐绕过顾修远,直接与新兴的枢密院、三省长官商议。

——这并非是无情。

只是因为顾修远的能力已经不足以承担那属于太傅要做的事情了。

落到这种局面,自然也是正常的。

但真正的转折同样发生在了新帝登基之后。

新帝登基,年富力强,锐意进取。

其亲信的班底多是与其一同成长的年轻勋贵与科举新锐,对于前朝遗留的、盘根错节的顾氏势力,新帝在保持表面尊崇的同时,内心深处难免存有几分忌惮与疏离。

“太傅年高德劭,不宜过于操劳,此类琐碎政务,交由枢密院处置即可。”

“漕运新例已行之有年,顾氏钱庄功在社稷,然商事贵在均衡,朝廷亦当扶持其他诚信商号,以免一家独大。”

一道道看似合情合理的诏令与安排,如同温和却持续的滴水,悄然侵蚀着顾氏过往的权柄与影响力。

朝堂之上,那些曾受顾霖打压或与顾氏政见不合的势力,见风使舵,开始试探性地发出不同的声音。

起初只是在小事上争辩,渐渐便涉及官员任免、政策走向。

顾修远试图维系局面,却往往陷入孤立,昔日顾霖在时一呼百应的场景,再难重现。

更关键的是,顾氏自身也在调整。

他始终谨记顾霖“知进退,守根本”的遗训,面对明里暗里的排挤与分化,顾修远多数时候选择了隐忍与退让。

顾氏子弟在仕途上,也果真如顾霖所期望的那样,多任实务官职,罕有再跻身权力核心者。

这是必须的退让。

而这所引起来的局面同样也只有一个。

当顾氏这座挡在所有人面前的高山渐渐退去之后,朝堂之上被压抑已久的政治欲望与派系纷争,亦是骤然汹涌起来。

新帝虽试图平衡,但其亲信的勋贵集团与科举晋身的文官系统之间,为了争夺空缺出来的权力与资源,明争暗斗日趋激烈。

政令的推行,往往不再纯粹出于国策考量,而掺杂了越来越多的派系利益与党同伐异。

然而,更深远、也更不易察觉的变化,发生在九州蓬勃的商业领域。

顾霖昔年为何要以雷霆手段整顿漕运,并以严苛律法与独立监察体系牢牢看管商事?

因为他与幕后的顾易都深谙一个道理。

——商业逐利之本,若无刚性的规矩与强大的威慑加以约束,便会如同脱缰的野马,在利益的驱使下变得不择手段。

这种“不择手段”,在承平岁月、吏治尚未完全崩坏之时,往往并非赤裸裸的杀人越货,而是一种更为系统、也更难根除的压榨。

失去了顾氏与御史台那令人胆寒的持续高压监管,新的得利集团开始悄然成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