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七星罗盘一般人戴不了 > 第253章 蚁迹观澜(第1页)

第253章 蚁迹观澜(第1页)

青岩的寒意渐浓。周廷玉枯坐窗前已近旬日,推衍那虚无缥缈的“势”之轨迹,耗神伤形,脸色日渐苍白,眼底深处是一片驱不散的混沌迷雾。程济先生讲学的声音,传入廷玉耳中,也仿佛隔着一层厚重冰冷的水幕,模糊而遥远。

茅舍内,程济先生的声音清越平和,如清泉滴落幽潭,正剖析着《春秋》的微言大义:“…故圣人不窥牖而知天道。然此‘不窥’,非真闭塞目窍,乃见微而知着也。观一叶飘零,可知天下秋;察一蚁动向,或可窥天地运行之序……”

“见微知着…”

这四个字,如同暗夜中骤然划过的电光,又似一点灼热的火星,猛地刺入廷玉那一片混沌泥泞的脑海深处!他倏然抬起头,一直笼罩在茫然迷雾中的眼神,骤然爆发出灼人的亮光!

是了!错了!全错了!

他之前如同一个不自量力的愚夫,竟试图以双目去直视奔涌咆哮的整条巨河,想要看清每一道湍流、每一个漩涡的精确走向,自然心力交瘁,神枯形损。为何不…为何不换一种看法?巨河不也是由无数微不足道的水滴汇聚而成?那庞大到令人窒息的“势”,难道不正是由世间无数微小的“因”与“果”,在瞬息间碰撞、勾连、叠加而成?

“先生!”廷玉霍然起身,衣袍带倒了身后的竹凳也浑然不觉,声音带着久违的清朗,甚至有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震颤,“学生…学生近日神思困顿,闭门造车,恐难精进。想告假几日,去山野之间走走,涤荡心胸,或能…或能寻得破障之机!”

程济深邃的目光在廷玉苍白却骤然焕发出神采的脸上停留片刻,看到了那深陷眼窝下的青影,更看到了那瞳仁深处被点燃的星火。他缓缓颔首,目光中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读万卷书,终需行万里路。心若困于方寸,不妨放足于天地。去吧,静观万物生息,或有顿悟。”

廷玉深深一揖,几乎迫不及待地转身便走。他甚至顾不上收拾书箱,只让墨璃简单包了几件换洗衣物,带上水囊和干粮。岩峰见状,眉头微蹙,欲言又止,终究只是沉默地抓起佩刀,快步跟上。廷玉的脚步第一次如此轻快有力,仿佛挣脱了无形的沉重枷锁,大步流星地踏出了青岩小院的竹篱柴扉。

他不再将自己囚禁于故纸堆中,不再徒劳地试图于虚空中勾画那令人绝望的庞大巨网。他把自己彻底抛入了黔中灵秀而又粗犷的山水之间。

他信步来到花溪河畔,寻一块被水流冲刷得光滑温润的青石坐下。眼前溪水潺湲,清澈见底,在秋阳下闪烁着细碎的金光。他不再去穷思这溪水最终将汇入哪条大江,又将如何去滋养远方的万顷良田或承载帝国的漕运重担。他只将全部心神,专注于水面漂浮着的一片普普通通的梧桐落叶。风从哪个方向细细吹来?落叶在水面轻盈地旋转了几圈?它为何偏偏会在此处被一株水草短暂挽留?一尾寸许长的小鱼从落叶下游过,尾鳍摆动带起微不可察的涟漪,那片叶子便又挣脱束缚,随波逐流。廷玉的目光紧紧追随着那片小小的、枯黄的叶子,仿佛整个浩瀚天地间只剩下它。看它随波起伏,看它悠然旋转,看它最终被一股小小的、自然形成的漩涡轻轻卷入、带走…就在那漩涡生成的刹那,他心中竟隐约预判到了叶子下一刻的轨迹!这种对微小变量作用的敏锐感知和那随之而来的、微不足道却又真实不虚的掌控感,让他沉寂已久的心湖微微一颤,泛起涟漪。

他攀上黔灵山巅。山风浩荡而来,吹得他衣袂猎猎作响,发丝飞扬。俯瞰山下,贵阳府城郭如棋盘铺展,街巷纵横,行人车马细微如蚁。他不再试图去凭空推演这城中百万生灵的喜怒哀乐、恩怨纠葛与家国兴衰。他俯下身,将目光投向脚下岩石缝隙间正忙碌奔波的一群黑色山蚁。它们排着不算整齐却自有章法的队伍,正奋力协作,搬运着比它们自身体型庞大数倍的草籽、昆虫残骸。他凝神细观。只见一只工蚁似乎因背负过重而稍稍偏离了主路线,触角焦急地高速摆动。片刻后,另一只空手的工蚁从主路线上分出来,快速靠近,以触角与之相碰,似乎在传递信息与方位,很快,那偏离的工蚁便调整方向,回归了队伍。队伍最前方,几只体型稍显硕大的“兵蚁”或“斥候”充当先锋,不时停下来,以触角高频探测前方的路径是否安全通畅。当一片枯黄的橡树叶被忽起的山风吹落,旋转着眼看就要砸中队伍中段时,那领头的“斥候”竟似乎提前感知到了气流细微的变化与阴影的笼罩,急促地摆动触角发出警报!整个行进中的蚁群瞬间如得到号令般,反应迅捷无比,如黑色的水流般四散规避,动作整齐划一!枯叶砰然落地,尘埃微扬,而那蚁群已在片刻之后,绕过障碍,重新汇合成队,继续向着巢穴的方向坚定前行,秩序井然,仿佛方才的惊险从未发生!

廷玉看得彻底入了迷。他忘记了时间流逝,忘记了山顶凛冽的寒风,忘记了世间一切纷扰。他仿佛能“听”到那些蚂蚁通过触角碰撞传递的无声信息,能“看”到它们如何凭借个体对环境的微弱感知和群体间高效无私的协作,预判并成功规避突如其来的风险,完成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运输重任。这微小至卑不足道的世界,竟也蕴藏着如此精妙的、“势”的推衍与应对之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际不知何时聚起了铅灰色的浓云,闷雷声自远山层层滚来,空气中弥漫着暴雨将至的土腥气息。廷玉敏锐地察觉到脚下蚁群的行动节奏骤然加快!它们不再搬运大型货物,整个队伍的方向猛地一转,由向山下寻觅食物改为向山坡上一处地势略高、有巨大岩石遮蔽的隐秘洞穴疾行!它们似乎比倚仗天文历法的人类更早、更准确地预知了这场山雨的来临!

廷玉的目光紧紧锁定了那几只领头的“斥候”,看它们如何在复杂崎岖的山地地形中,以惊人的效率选择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看后续庞大的蚁群如何毫不迟疑地信任并跟随这种判断。他脑中以前所未有的清晰速度飞快推演着:以这些山蚁的爬行速度,以洞穴的直线和实际曲折距离,以乌云汇聚压顶的速度和山雨通常的猛烈程度…它们能否在暴雨倾盆之前,全部安全撤离,返回巢穴?

就在第一滴冰凉硕大的雨点重重砸落在他挺直的鼻梁上的瞬间,最后一只工蚁拖着一点白色的虫卵,身影恰恰消失在那岩石缝隙的入口处!紧接着,暴雨如同天河决堤,万钧之水轰然倾泻,瞬间将整个山林笼罩在白茫茫的水幕之中!

廷玉独自站立在滂沱大雨里,浑身瞬间湿透,冰凉的雨水顺着脸颊脖颈肆意流淌,他却放声大笑起来!笑声清朗畅快,穿透密集的雨幕,带着一种挣脱所有困缚枷锁后的豁然与通达!

他明白了!彻底明白了!

他不需要,也根本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去推演整条命运长河的奔涌方向!他只需要低下头,沉下心,看清自己眼前这一片小小的水域,看清每一滴水的来处与流向,感受每一缕风的起于青萍之末,捕捉每一个如蚁群般微小的群体或个体,在时代“大势”的细微涟漪中如何感知、如何抉择、如何汇聚成流!见微,方能知着!从细微处入手,推衍其短期的、局部的轨迹变化,如同预判那片落叶的漂移,如同预判那群山蚁的归巢!这才是属于他的,“势”的入门之道!

他冒雨下山,脚步踏在泥泞湿滑的山道上,却异常沉稳而轻快。回到青岩茅舍,他换下湿透的冰冷衣物,倒头便睡。这一觉,黑甜无梦,深沉酣畅,是多日来从未有过的安宁。醒来时,窗外天光已亮,雨过天晴,他只觉神清气爽,灵台一片澄明,多日来的混沌、眩晕、沉重与焦灼被一扫而空,眼底是一片清明彻悟后的平静与深邃。

数日后,他回到了姑姑周必畅与姑父包文永隐居的那处清静小院。小院篱笆上爬着些晚开的牵牛,院中收拾得干净利落。包文永(朱允炆)正挽着袖子,在院角几畦菜地里细心锄草,神态平和,竟真有了几分乡间读书人兼事农耕的模样。周必畅则坐在廊下的小凳上,就着明亮的天光缝补着一件孩童的衣衫,儿子包绪明在一旁安静地玩着几颗光滑的鹅卵石。廷玉的到来让必畅很是惊喜,忙放下针线,拉着他上下打量,嘘寒问暖。

午饭简单却清爽,几样自家园子里新摘的时蔬,一碟腊肉,一盆南瓜粥。饭桌上,廷玉看着姑姑温和带笑的面容,目光在她眉眼间停留了片刻,又似无意地扫过对面沉默用餐、气质已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的姑父包文永,最后视线落回到正小口喝着粥的周必畅身上。一种奇异的、源自多日静观训练而产生的敏锐直觉,在他心中无声地涌动。

他放下筷子,声音平静温和,带着一丝确凿:“姑姑,三日之后,未时左右,念瑜姑姑和陆姑父会从毕节来看您。”

周必畅闻言一愣,随即笑道:“你这孩子,倒会猜。念瑜前些日子是托人捎信来,说惦记我,想得空来看看,可也没说定准是哪一天呀?这山高路远的。

包文永也停下筷子,略带诧异地看了廷玉一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