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暴君靠我续命 > 第114章 扶苏接到密诏连夜回咸阳(第2页)

第114章 扶苏接到密诏连夜回咸阳(第2页)

**触觉上**,据说有位母亲抱着发热的孩子跪地挖出第一包灰烬,指尖沾上微温的粉末,敷在孩童额头,退了烧——虽只是巧合,但在干旱之地,一点奇迹足矣点燃信仰;**视觉上**,那绣着太阳纹的小布袋被供在临时搭起的祭坛中央,火光映照下,宛如神谕降世;**听觉中**,老妇吟唱古调,众人齐声应和,歌声穿透晨雾,像是大地本身在回应某种久违的召唤。

我听罢,沉吟片刻,提笔在竹简上写下《巡行纪要·其一》:“民自求知,如旱苗望雨;官导其流,方可成江河。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再控其渔网之材。”此篇不发诏令,只命人抄录十份,悬于各驿站讲学堂门口。

民众一旦开始自我组织、自我学习,统治的成本就降到了最低。

我要的不是一群只懂磕头的奴隶,而是一群会主动思考、并最终只会用我的逻辑来思考的“新秦人”。

午后未央,李斯亲至观礼台侧帐。

他一向从容的脸上,此刻写满了凝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赤壤君,”他屏退左右,压低声音道,“宗正卿已联络了二十一名咸阳老臣,拟在冬至大典前联名上奏,请陛下废除‘女子执礼’之例。他们说,冬至大典乃天地交泰之机,阴阳调和之始,岂容阴气干政,乱我大秦法统!”

他顿了顿,我闻言,冷笑一声。

掀开案上蒙着的锦盒,里面静静躺着的,正是一套为明日典礼准备的玉笄玄裳,玄色的衣料上用金线绣着日月星辰,庄重而威严,正是始皇帝钦赐的女官正服——因我主持西部垦荒,“变赤壤为沃土”,故特赐“赤壤君”之号,虽无列土,然有权柄通天。

“告诉李相,”我指着那套礼服,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明日,我不仅要穿这套衣裳,我还要站上主祭台右侧的第二阶,那是仅次于陛下的位置。”

我从案下取出刚刚誊写完毕的《万民膳录》初稿,递到他手中。

那上面,用最详尽的数字,记录了从关中到西域,红薯、土豆等新作物是如何让数百万人在这个冬天免于饥饿。

“也请丞相将此物带去给陛下过目。顺便替我问问那群老大人,当年他们跟着陛下,在咸阳宫里分食第一碗红薯粥时,可曾想过,有一天,这碗能活万民的饭,竟堵不住他们那几张只知空谈阴阳的嘴?”

暮鼓未响,最后一道象征丰收的五彩丝绸,终于系上了钟楼飞檐。

我独自登上高台之巅,身后是准备就绪的乐师与执戟郎,眼前是自楼兰城中延伸出去、连绵不绝的灯火。

**视觉上**,那一盏盏陶灯沿着驿道铺展,宛如星河倒悬于大漠之上,每一粒光点都映着一张曾向我低头的脸;**听觉中**,远处传来工匠加固钟楼地基的凿击声,断续而坚定,如同命运的脚步逼近;**触觉上**,夜风贴着皮肤爬行,带着铁甲的凉意和远方狼嚎的气息,仿佛连空气都在预谋一场风暴。

忽然,一道黑影自台下的人群中穿出,以猎豹般的速度疾驰而来,正是今晨刚刚受封的那个焉耆察子。

他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用蜂蜡密封的新讯,呼吸急促但眼神锐利如鹰。

“禀君上,碎叶城邦贵族确已收买三名楼兰火夫,约定于明日大典正午,投西域奇毒‘断魂草’于全城饮水釜中。而后,引匈奴游骑趁乱突袭东门,制造外敌入侵假象,意图嫁祸。”

我接过密信,指尖的温度没有丝毫变化。

我没有下令抓捕,更没有声张,反而转身召来一直候在暗处的墨鸢,用只有我们两人能听见的声音低声吩咐:“传令下去,把所有备用的净水陶瓮,一只不少地提前搬上观礼高台,就摆在最显眼处。再派人,在钟楼底下挖两口深坑,连夜注满清水,待水面覆上一层薄冰即可。”

有些阴谋,根本不必大动干戈地去拆穿。

只要让它在万众瞩目之下,彻底失效,它就会变成一条敌人亲手为自己系上的、名为“愚蠢”的绞索。

风,在耳畔呼啸而过,卷起我宽大的袖袍。

远处,大漠深处传来隐约的狼嚎,而我却仿佛听见,明日的钟声已在这寂静的夜里,开始隆隆回荡。

喜欢暴君读心:我靠剧透拿捏他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暴君读心:我靠剧透拿捏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