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太好了,无论从哪方面,都是他想要的。
一个能让他从战争的道德泥沼中彻底抽身,并留下青史留名的新身份。
选举、名声、经济,他全都能获得。
尼克松此时内心更是涌现出对约翰逊的鄙夷,有教授在白宫,你都能干成那样,这未免也太废物了。
“教授说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基辛格补充道:“就像有香江给东南亚打样,说服东南亚各国充当样板。
同样的,东南亚组成的东盟,也能为欧洲打样。
东欧和西欧为什么不能在经济上合作?
有现成的案例,现成的经验,现成的合作模式。
为什么不能?
一旦东欧各国看到亚洲的同行们能够通过这种经济整合,获得巨大的实际利益、技术进步和生活改善,他们会怎么想?
东欧民众会渴望这样的合作!
他们会向莫斯科施压,要求参与到这种能够提高生活水平的跨阵营繁荣中去。”
“但莫斯科不会允许。”基辛格语气坚定地预言,“苏俄的权力基础是意识形态的纯洁性和经济的垄断性。
他们不允许卫星国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效率和繁荣。
而这,总统先生,正是这个战略的妙处所在。
我们现在面临的道德困境是:为什么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要打一场战争?
通过亚洲的成功案例,我们会将这个道德困境以更惨烈、更直接的方式,丢给苏俄。
他们将面临着两难的困境。
如果苏俄强行阻止东欧与西欧的经济接触,拒绝东欧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那么全球舆论和东欧民众自己,都会将莫斯科视为和平与繁荣的阻碍者。
苏俄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比我们在安南更难解决的良心和道德困境。
如果苏俄允许东欧进行经济合作,那么其对东欧的意识形态控制将必然削弱。
换句话说,我们用一个无法被军事力量解决的、基于人性和经济利益的道德困境,来反击苏俄。
我们从战争贩子的污名中抽身,让莫斯科去扮演那个压制人民福祉、阻碍全球和解的黑暗角色。”
尼克松听完,激动不已,这个战略的阴险和高明,让他已经在幻想,等到冷战结束,自己会被戴上冷战胜利奠基人的头衔。
“让我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吧!”尼克松鼓掌道。
林燃看着尼克松沉浸在胜利的幻想中,没有被这份情绪感染,他知道,最艰难的一步尚未到来。
他必须将总统拉回到沉重的现实中。
“总统先生,”林燃适时地提醒道,语气保持着一贯的冷静,“目前只剩下唯一的难题,那就是说服燕京。
我在尼斯与他们代表的沟通中,他们对这个方案肯定心动了,没有人能拒绝这种级别的经济和战略利益。
可我不确定他们会选择这样的合作方式。”
林燃解释道:“燕京也会有类似莫斯科的担心。”
林燃的话像是一盆冷水,浇灭了尼克松部分的热情。
尼克松重新坐回椅子上,皱起了眉头。
基辛格立刻心领神会,他知道此刻必须推动总统接受“胜利是有代价的”这一现实。
“总统先生,燕京想要的也许是别的。”基辛格低沉地说道,“教授的方案是一份经济上的巨额支票,但他们需要一个政治上的担保,但我想我们都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