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好处?
尼克松和基辛格面面相觑。
他们实在是想不到除了地缘政治和经济效益外,还有什么更大的好处?
难不成能直接结束冷战不成?
两人静静等待着林燃的解释。
“我们更不能忽视这次战略转折在道义上的价值。
这会是它最持久的好处。
目前,全球舆论,将我们钉死在道德的十字架上。
我们是傲慢的战争贩子,是不愿妥协的权力机器。
这种形象,不仅在欧洲造成盟友的疏离,在国内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分裂和抗议。
我们的年轻人,不再相信白宫的说辞。”
林燃说完后,基辛格补充道:“没错,哪怕是教授在欧洲的私人事件,也被媒体解读成了教授个人的行为,没有和白宫关联起来。
这背后其实反应了世界对阿美莉卡官方叙事的深刻不信任。
大家不相信白宫是遵循道义的,不相信我们会从道德层面劝王室女性离婚,哪怕过去我们在民权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在为女性争取权益上取得了巨大进展。”
林燃点头道:“和华国接触,共同重塑东南亚的经济,将会彻底扭转现在的局面。
想象一下:当白宫宣布与华国开启对话时,全球媒体的焦点将发生什么变化?
所有的头版头条,都会从越战泥潭和王室八卦,转向尼克松总统开启了通往十亿人口和平之门。
这是一种历史性的、超越意识形态的和解。
而且这不是背叛,总统,你在当选总统之前就说过,在这个小小的星球上,容不下十亿可能最有能力的人生活在愤怒的孤立之中。
你在《外交事务》上发表的文章《越战后的亚洲》是这样写的,你现在也是这样做的。
这是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和超越意识形态的勇气。
我们不再是那个被困在东南亚、试图用军事力量解决一切的殖民主义者形象。
我们将以一个富有远见、敢于突破冷战僵局的全球和平缔造者的形象,重新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这也将解决了我们最大的道德困境:如何体面地撤出安南?”
林燃伸手敲击桌子,语气中充满蛊惑,或者说服力。
“撤兵如果仅仅是因为战败或经济困境,会给国内外的反对者留下口实。
但如果撤兵是为了更高层次的地缘政治目标,为了与华国联手,构建一个更持久的亚洲稳定与繁荣体系,那么,它就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道德上无可指摘的宏大叙事。
我们不是逃离战争,我们是为了更大的和平而重新部署力量。
我们的牺牲和努力,最终促成了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融入与和解。
这种叙事,能够安抚国内的反战情绪,堵住批评者的嘴,并为尼克松总统赢得一个超越党派的、历史性的遗产。
不需要多久,现在是1970年,两年后的1972年总统选举上,我们只需要拿出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对比。
给民众一种感性的认知,我们在东南亚创造和平、繁荣和和解。
用数字证明,战争是为了繁荣,我们促成了地区的繁荣。
尼克松总统,没人能和你竞争。”
尼克松听完,满意地靠在了椅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