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南三角座mx星系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基地,而已经是整个下联,人口数量排名前五的大型殖民星系。”
砾岩盯着那巨大的星环,沉声问道:“那,星舰建造在哪里进行?”
“请看星环上的几个巨大缺口,”费拉里斯放大了图像,可见环形结构上有三处明显的断开区域,每个区域都笼罩在复杂的能量场和连接结构中。
“那里就是直径200公里的干船坞,坞内使用‘重力锚定系统’固定舰体,同时释放纳米机器人进行焊接和调试。”
“船坞底部连接着‘燃料加注臂’,能直接从行星大气中提取氢氦同位素,现场转化为反物质燃料。”
他最后补充了一个充满视觉冲击力的细节:“当工厂全力运转时,整个星环会发出淡蓝色的能量光晕,从行星地表看,如同一条闪耀的氧化铌金属腰带。而且,在必要时,生态反射层可以瞬间转变为能量护盾,将收集的恒星能量,集中转化为防御光束。”
砾岩还没来得及继续提问,费拉里斯便切换了画面。
一颗庞大的、条纹斑斓的气态巨行星占据了主屏幕。
它的同步轨道上,悬挂着一个看似纤细、却结构极其复杂的金属框架,如同一个巨大的、倒悬的伞骨。
“这是‘mx-12’,一颗类木行星。而它轨道上的,是
‘熔岩锚定厂’
。”
费拉里斯的声音带着一丝隐隐的敬畏,“您看到那些从工厂主体向下延伸数万公里的巨型管道了吗?”
“那是‘能量汲取管’,它们直接插入行星的液态金属氢层,抽取其中恐怖的热能和电磁能作为工厂的动力源。”
蔓姝看着那在行星强大磁场和风暴中看似岌岌可危的工厂,忍不住问道:“这种环境,如何保证工厂结构和生产稳定性?”
“工厂框架采用‘记忆金属与陶瓷复合装甲’,”费拉里斯解释道。
“当行星磁场过强或辐射超标时,装甲会自动收缩为致密结构,并释放电磁屏蔽层。”
“内部数百个‘浮动制造舱’则通过人工重力发生器维持着0。8倍地球重力,确保精密引擎部件的组装不受环境影响。”
砾岩更关心实际产出,疑惑道:“原料从哪里来?总不能也从下面抽吧?”
“正是如此!”费拉里斯肯定道,“工厂的‘大气过滤臂’会捕获行星大气中的氦-3和甲烷。”
“氦-3用于核聚变,甲烷则通过‘碳链重组技术’直接转化为星舰所需的有机涂层和部分非金属部件。”
“整个生产过程由ai统筹,能实时根据磁场波动调整参数,避免部件缺陷。”
他指向工厂顶部,“那里的‘轨道船台’能建造20公里级的大型星舰,并利用‘重力弹射轨道’将完工星舰以十分之一光速弹射出去,极大节省燃料。”
“哦,各位,不好意思,我要切换一下焦点。”
费拉里斯的介绍戛然而止,视角再次拉远,回到恒星星系尺度。
在“mx-阿尔法”恒星的宜居带外侧,一片广阔的空域内,散布着无数微小的光点,如同围绕篝火飞舞的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