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商队途经南郡、汉中郡,每到一处税卡,只要出示税牌,就能顺利通过。原本需要半个月的路程,因为省去了停车交税、与税吏交涉的时间,只用了十二天就抵达了蜀郡。
蜀郡的商人听闻周显的商队带着税牌而来,都围了过来。“周东家,这税牌真能畅行无阻?”有人问道。
周显举起税牌,得意地说:“当然!我从楚地来,沿途四郡,没交一分额外的税。等我回去的时候,也只需在蜀郡申报交税,就能拿着新的税牌回去。”
蜀地的商人们听了,都心动不已。陈子墨更是立刻动身前往楚地,准备体验新税制。
与此同时,昆莫的商队也踏上了前往西域的路程。他们沿着河西走廊,途经陇西郡、敦煌郡。以往,每到一个郡,都要花费大半天时间交税,有时还会因为税额问题与税吏发生争执。如今,只要出示税牌,税吏核对后便立刻放行。
“以前走这段路,要二十天,现在十五天就能到!”昆莫对着身边的副手说,“省下的时间,我们可以多跑一趟买卖。而且,税钱省了大半,这趟生意,至少能多赚三百金!”
副手笑着点头:“等我们回到于阗,一定要把这大秦的新税制告诉其他商队。到时候,肯定有更多西域商队去楚地做买卖。”
半个月后,昆莫的商队顺利抵达于阗。当他把楚地的染料和锦缎摆到市集上时,因为成本降低,售价比以往低了两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于阗国王听闻昆莫的经历,特意召见了他。“大秦的新税制竟如此便利?”国王问道。
昆莫拿出税牌,恭敬地说:“大王您看,有了这税牌,商队沿途无需再交税,成本大降。以后我们可以大量引进大秦的货物,于阗的百姓也能用上更便宜的丝绸和染料。”
国王大喜,当即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大秦,商议扩大两国贸易之事。
第五章商道繁如织
昆莫和周显的成功经历,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了大秦的各个商道。越来越多的商队开始采用新税制,前往商税申报点交税领牌的商人络绎不绝。
陈子墨的商队从蜀郡出发,载着蜀锦前往齐郡。他拿着税牌,沿途经过巴郡、南郡、楚地、南阳郡、陈郡,一路畅行无阻。抵达齐郡后,他算了一笔账,这趟生意的成本比以前降低了三成,利润却增加了四成。
“以前一年只能跑两趟齐郡,现在有了税牌,一年能跑三趟!”陈子墨兴奋地对伙计们说,“我们要扩大商队规模,再多招些人手!”
楚地的码头,每天都有新的商队出发。西域的玉石、香料,蜀郡的丝绸、漆器,楚地的染料、锦缎,齐郡的海盐、布匹,通过一条条商道,运往全国各地。
秦斩每天都会查看商税申报的数据。看着每日申报的商队数量不断增加,交易量节节攀升,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日,李斯从咸阳来到楚地,带来了朝廷的最新统计数据。“秦大人,自新税制在楚地试点以来,仅三个月时间,跨郡商队的数量就增加了三成,货物交易量增长了四成。咸阳朝廷决定,即日起在全国推广‘跨郡商税统筹’制度。”
秦斩闻言,激动不已:“太好了!这说明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相信用不了多久,大秦的商道将会更加繁荣。”
两人来到楚地码头,看着往来穿梭的商队,听着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和车轮声,心中感慨万千。
“你看,那支西域商队,是于阗国王派来的使者团,专门来大秦采购货物的。”李斯指着一支规模庞大的商队说道。
秦斩望去,只见商队首领正拿着税牌,与税吏交谈。首领看到秦斩,笑着走上前来:“秦大人,我是于阗使者,听闻大秦的新税制便利商队,特意带商队前来。以后,于阗与大秦的贸易,定会越来越频繁!”
秦斩笑着回应:“欢迎使者前来。大秦的商道,永远为各国商人敞开。”
随着新税制在全国推广,大秦的跨地域贸易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楚地的商道上,拿着税牌的商队络绎不绝,车轮声日夜不息,比以往热闹了数倍。
各郡的税银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为贸易量的激增而大幅增加。蜀郡用增加的税银修缮了商道,陇西郡扩充了边境防御,楚地则修建了更大的码头和商栈。
这日,秦斩正在郡府处理公务,属下送来一份朝廷的文书。他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大秦跨郡商税统筹制度落地,跨地域商队交易成本降低30%,解锁‘一次征税+分账’商贸管理模式,推动全国跨郡贸易量再增40%。特嘉奖秦斩、李斯等人,赐黄金百镒,绸缎百匹。”
秦斩拿着文书,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繁忙的商道。阳光洒在码头上,商人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骆驼和马车排成了长龙,向着远方驶去。
他知道,这枚小小的税牌,不仅打通了大秦的商道,更连接了四方百姓的心。随着商贸的繁荣,大秦的国力也在不断增强,天下一统、百姓富足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楚地的风,带着商道上的尘土与香料的气息,吹向远方。那不绝于耳的车轮声,像是大秦蓬勃发展的脉搏,在广袤的土地上跳动,诉说着一个王朝的繁荣与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