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斩也补充道:“如今商队因重复征税不敢远行,各郡的商税其实也在逐年减少。若是商道通畅,商队增多,货物交易量翻倍,各郡能分到的税银只会更多。”
议事厅内陷入沉默,各郡税官开始低头思索。他们知道秦斩和李斯说得有道理,只是长期以来的征税习惯难以改变,且对分账比例心存疑虑。
第三章税制定乾坤
接下来的几日,议事厅内的讨论从未停歇。李斯与秦斩耐心地与各郡税官沟通,逐一化解他们的顾虑。
针对各郡担心的税银分账问题,李斯提出:“我们可以按商队在各郡的交易量来分配税银。商队在哪个郡采购或销售的货物多,哪个郡分得的税银就多。这样既能保证各郡利益,又能激励各郡改善商道环境,吸引商队前来。”
这个提议得到了部分税官的认可,但仍有税官担心交易量统计困难。秦斩立刻补充:“我们可以给商队发放‘通关文牒’,记录其在各郡的交易情况。商队在出发地交税时,需申报预计交易路线与货物量;交易完成后,再凭各郡的交易凭证到出发地核销,最终按实际交易量分账。”
为了让方案更具体,李斯还制定了详细的税目表,将货物分为丝绸、玉石、粮食、药材等大类,制定统一的税率。商队在出发地一次性缴纳“全国通行税”后,可获得一枚特制的税牌,沿途各郡见税牌放行,不再重复征税。
“这税牌需由朝廷统一铸造,刻有商队编号、出发地、有效期等信息,防止伪造。”李斯说道,“每枚税牌有效期为三个月,商队返程或再次出发,需重新申报交税。”
经过五日的反复商讨,各郡税官终于达成共识。他们意识到,只有打破地域壁垒,让商队自由流通,才能实现各郡共赢。
最终,“跨郡商税统筹”方案正式敲定:
1。统一征税:商队在出发地的郡府一次性缴纳“全国通行税”,税率按货物种类制定,统一为货值的两成。
2。税牌通行:交税完成后,商队获得朝廷特制的铜质税牌,税牌上刻有商队名称、货物类别、有效期等信息,沿途各郡查验税牌后,不得再征收任何商税。
3。分账机制:朝廷设立专门的商税分账机构,每月根据商队在各郡的实际交易量,将税银按比例分配给各相关郡府。交易量由商队的通关文牒与各郡交易凭证共同佐证。
4。商道共管:各郡需共同维护商道安全与畅通,商道维护费用从分账税银中抽取,按商道长度与维护难度分配。
方案确定后,李斯立刻派人将结果上报咸阳。嬴政看到奏疏,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准奏!即刻在全国推行‘跨郡商税统筹’制度,由李斯负责统筹协调,秦斩协助在楚地试点推行,待试点成功后,再向全国推广。”
旨意传到楚地,秦斩立刻着手准备试点工作。他让人打造了第一批铜质税牌,税牌正面刻着“大秦商税通行”六个大字,背面刻有商队编号与有效期。同时,他在楚地码头设立了专门的商税申报点,配备了熟悉新税制的官吏,为商队办理交税与税牌发放手续。
消息很快传遍了楚地的商栈与码头。商人们听闻新税制,都兴奋不已。周显第一时间跑到郡府,找到秦斩:“秦大人,这新税制是真的吗?交一次税就能走遍全国?”
秦斩笑着点头:“当然是真的。周东家要是愿意,可作为楚地商队的代表,第一批尝试新税制。”
周显激动地搓着手:“愿意!当然愿意!我这就回去准备货物,明天就来交税领牌!”
昆莫和陈子墨也很快得知了消息。昆莫刚把一批香料卖给楚地商人,正愁着返程时还要缴纳沿途各郡的税,听闻新税制,立刻带着手下赶到商税申报点。
“我要申报返程商队,货物是楚地的染料和锦缎,运往西域于阗。”昆莫对着税吏说道。
税吏核对了货物清单,核算出税额,笑着说:“昆莫首领,按新税制,您只需缴纳这批货物货值两成的税,就能拿到税牌,沿途各郡不再征税。”
昆莫算了算,比以前少交了近六成的税,激动得连连点头:“好!好!我马上交税!”
第四章税牌走西东
第二日清晨,楚地码头热闹非凡。周显的商队载着楚锦,昆莫的商队载着染料与锦缎,同时来到商税申报点。秦斩亲自到场,为他们发放税牌。
周显接过沉甸甸的铜质税牌,翻来覆去地看,脸上满是笑容:“有了这税牌,我这趟去蜀郡,就能省下不少银子了!”
昆莫也小心翼翼地把税牌挂在骆驼的脖子上,用秦语说道:“这税牌就是财富的钥匙!以前交的税比赚的还多,现在有了税牌,做买卖更省心了!”
秦斩看着两支商队缓缓驶出码头,心里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两支商队的行程,将是新税制能否成功推行的关键。
周显的商队沿着驰道向蜀郡进发。刚到南阳郡地界,就遇到了税卡。税吏上前查验,周显拿出税牌,税吏核对无误后,立刻放行,没有再索要一分税银。
“真的不征税了!”商队的伙计们都兴奋地喊了起来。
周显笑着说:“以前过这南阳郡,至少要交一成税,现在一分不用花。这新税制,真是帮了我们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