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免费漫画下拉式 > 第1248集 老人的照料(第2页)

第1248集 老人的照料(第2页)

阿禾笑着点头:“张伯,您编得真好!再编长点,就能卖给织坊了。”

王婆婆眼神不好,手指也有些抖,编了好几次都散了。阿禾耐心地帮她理好稻草,握着她的手一起编:“婆婆,慢慢来,别急。”王婆婆跟着阿禾的动作,慢慢编着,脸上露出了笑容:“多少年没编过这个了,没想到还能捡起来。”

第三章院里的烟火气

颐老院的日子一天天过,院里的烟火气越来越浓。每天早上,妇人们轮流来做饭,今天是张婶做的小米粥和咸菜,明天是刘婶做的馒头和豆腐脑,后天是王婶做的面条,顿顿不重样,还都合老人们的口味。

老人们也渐渐养成了习惯,早上辰时前准到,吃完早饭,有的在凉棚下下棋,有的在屋里编草绳,有的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张阿伯和赵爷爷是棋友,每天吃完早饭就搬着石凳到凉棚下下棋,楚河汉界分两边,棋子落得“啪啪”响,有时为了一步棋,能争得面红耳赤,可转头又笑着一起喝茶。

王婆婆喜欢编草绳,她编得慢,却编得仔细,每根草绳都又匀又结实。阿禾说:“婆婆,您编的草绳,织坊最喜欢了,说捆锦缎不容易断。”王婆婆听了,编得更起劲了,每天都能编个两三根,攒够一定数量,阿禾就拿去织坊卖,回来把钱一分不少地交给她。王婆婆把钱用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衣袋里,说要等孙子回来,给孙子买块好布料做衣裳。

中午吃饭的时候,屋里最热闹。老人们围坐在方桌旁,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说的都是家里的事、村里的事。张阿伯会说儿子跟着商队去西域的事,说商队遇到了西域的商人,买了好多香料和葡萄种子;赵爷爷会说年轻时种地的事,说以前没有新粮种,一亩地才收几百斤,现在有了新粮种,一亩地能收上千斤;王婆婆会说孙子在织坊的事,说孙子学会了织楚锦,还得了织坊掌柜的夸奖。

下午,村里识字的孩子们就来了。为首的是老支书的孙子小石头,才十岁,却认得不少字。他拿着郡里送来的报纸,坐在凉棚下的石凳上,给老人们读报。“各位爷爷奶奶,今天的报纸上说,朝廷要在全国推广楚地的农耕技术,还要修更多的驰道,方便商队通行……”小石头的声音清亮,老人们听得认真,时不时还问几句。

“石头,报纸上有没有说西域的事?”张阿伯问。小石头翻了翻报纸,笑着说:“张伯,有呢!上面说西域的商队最近来了不少,带来了好多西域的特产,还有葡萄种子,说要在楚地试种呢!”张阿伯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儿子说不定也跟着商队回来了!”

医工每隔三天就来一次,每次来都背着药箱,给老人们量体温、诊脉。周大爷有老寒腿,每到阴雨天就疼得厉害,医工每次来都给他针灸,还教他用艾草煮水泡脚。“周大爷,您这腿得好好养,别沾凉水,也别累着。”医工一边针灸,一边嘱咐。周大爷点点头:“多亏了你,我这腿比以前好多了,以前阴雨天都下不了床,现在还能在院里走两步。”

有一次,王婆婆早上来颐老院,刚走到门口就头晕,差点摔倒。旁边的赵爷爷赶紧扶住她,摇了摇凉棚下的铜铃。秦斩正在村东查看织坊的情况,听见铃声,赶紧往回跑,医工也很快来了。医工给王婆婆诊了脉,说她是低血糖,给她喝了杯糖水,又让她在屋里歇了一会儿。

“婆婆,您以后早上来之前,先在家喝口粥,别空着肚子来。”秦斩嘱咐道。王婆婆点点头:“都怪我,想早点来编草绳,忘了吃饭。”从那以后,秦斩就让轮流做饭的妇人,每天早上多煮点粥,要是有老人来晚了,就留一碗,免得老人空着肚子。

颐老院的院子里,葡萄架慢慢爬满了藤,青菜苗也长得绿油油的。老人们坐在葡萄架下,手里编着草绳,耳边听着孩子们读报的声音,嘴里聊着家常,脸上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张阿伯说:“在这儿,比在家一个人强多了,不孤单,还热闹!”

第四章草绳里的暖意

阿禾教老人们编的草绳,很快就攒了一大筐。她趁着去织坊送布料的机会,把草绳拿给织坊的掌柜看。掌柜拿起一根草绳,拉了拉,又看了看,笑着说:“阿禾姑娘,这草绳编得真结实,正好我们织坊缺这个捆锦缎,以后你们编多少,我们收多少,一文钱一根。”

阿禾听了,高兴得赶紧跑回颐老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人们。“掌柜的说了,咱们编的草绳一文钱一根,以后咱们编多少,他们收多少!”

老人们听了,都欢呼起来。张阿伯手里拿着刚编好的草绳,激动地说:“没想到咱们这些老骨头,还能赚钱!”赵爷爷也笑着说:“以后我每天多编几根,攒点钱,给重孙子买个拨浪鼓。”

从那以后,老人们编草绳更起劲了。每天吃完早饭,就坐在屋里或凉棚下编草绳,有的老人手指疼了,就歇一会儿,喝点茶,然后接着编。阿禾每天都会来看看,帮着整理编好的草绳,还教大家编新的花样,比如在草绳上编个小疙瘩,这样捆锦缎更牢固。

有一次,李婶来做饭,看见老人们都在编草绳,就说:“我家有不少旧布料,我剪剪,给你们做个护指吧,这样编草绳手指就不疼了。”第二天,李婶就带来了几个用旧布料做的护指,分给老人们。“你们试试,戴着这个编草绳,手指就不磨了。”老人们戴上护指,果然舒服多了,编草绳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月底的时候,阿禾把攒下的草绳都拿去织坊卖了,一共卖了五十文钱。她拿着钱回到颐老院,把钱分给老人们。张阿伯编了十五根,得了十五文钱;赵爷爷编了十二根,得了十二文钱;王婆婆编了八根,得了八文钱……老人们拿着钱,都笑得合不拢嘴。

王婆婆拿着八文钱,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说:“我要把这钱存起来,等孙子回来,给孙子买块好布料做衣裳。”张阿伯拿着十五文钱,笑着说:“我要去市集买斤肉,晚上给你们炖肉吃!”

第二天,张阿伯真的去市集买了斤肉,还买了些萝卜和土豆,让当天做饭的刘婶帮忙炖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屋里飘着肉香,老人们都围着桌子,等着吃肉。刘婶把炖好的肉端上来,分成一碗碗,给每个老人都盛了一大块。

“大家快吃,这是张伯买的肉,让咱们一起尝尝!”刘婶笑着说。老人们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肉,都赞不绝口。“这肉炖得真烂,好吃!”王婆婆说。赵爷爷也点点头:“还是张伯有心,让咱们都沾光了。”

张阿伯看着大家吃得高兴,心里也暖暖的:“以后咱们多编草绳,多赚钱,想吃肉了,咱们就买!”

除了编草绳,阿禾还教老人们做些别的手工,比如用稻草编小篮子,用布条编小荷包。这些小物件虽然不值多少钱,却能让老人们的日子更充实。有一次,郡里的官员来村里考察,看见老人们编的草绳和小篮子,就说:“这些手工做得真好看,要是拿到市集上去卖,肯定受欢迎。”

秦斩听了,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和阿禾商量,在市集上摆个小摊,卖老人们做的手工。阿禾说:“好啊,这样不仅能让老人们多赚点钱,还能让更多人知道咱们颐老院。”

周末的时候,阿禾和几个村里的年轻人,在市集上摆了个小摊,上面放着老人们编的草绳、小篮子和小荷包。路过的人看见了,都觉得这些手工做得好看,纷纷来买。有的买草绳捆东西,有的买小篮子装菜,有的买小荷包给孩子玩。一天下来,卖了三十多文钱,阿禾把钱带回颐老院,分给老人们,老人们都高兴得不得了。

第五章远方的牵挂

日子一天天过去,颐老院的日子越来越热闹。老人们不仅能一起吃饭、聊天、编草绳,还能听到外面的新鲜事,感受到村里人的关心。可有时候,老人们还是会想念在外的子女,尤其是到了傍晚,看着夕阳西下,就会想起子女小时候的样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