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老匠人的倔脾气
第二日清晨,秦斩刚到“楚秦合织”织坊外,就听到里面传来争执声。不是激烈的争吵,是带着点憋闷的争执,像机杼卡住了经线,不上不下的。
他推开门进去,就见李婶站在织机旁,手里攥着丝线,脸色有点红。对面的老匠人坐在小马扎上,背挺得笔直,手里拿着一把梭子,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老匠人约莫六十岁,头发已经白了大半,却梳得整整齐齐,身上的襦裙是洗得发白的青色,袖口却浆得发硬——这是咸阳西市有名的织匠王伯,据说祖上三代都是织工,在咸阳织坊里威望很高。
周老三站在一旁,手里拿着块锦缎,左右为难:“王伯,李婶这‘双梭换色’的技法确实好用,织出来的凤凰纹多亮啊。”
“亮有什么用?”王伯把梭子往织机上一放,声音有点哑,“大秦的织坊,讲的是规整!统一的纹样,统一的技法,织出来的丝绸才像大秦的东西!现在倒好,又是凤凰又是胡杨林,还有的商队要在锦缎上织波斯的花纹,这成何体统?”
李婶急了,往前迈了一步:“王伯,织丝绸是给人用的,人喜欢才会买啊!之前用统一的云气纹,一个月才卖几十匹,现在换了灵活的纹样,订单都排到下个月了,这不是好事吗?”
“好事?”王伯冷笑一声,指着织机上的经线,“你这‘双梭换色’,要频繁调整经线的张力,织机容易坏!还有你用的云梦泽桑蚕丝,比咸阳的蚕丝细,织的时候稍不注意就断,这不是耽误事吗?”
秦斩走上前,拿起织机上的丝线看了看。确实是云梦泽的桑蚕丝,比咸阳的蚕丝细了近三分之一,颜色却更亮,像上好的碧玉。他想起在楚地时,织娘说过,云梦泽的桑叶带着水汽,养出来的蚕吐的丝更软,更适合织精细的纹样。
“王伯,”秦斩把丝线放回织机上,声音平缓,“您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不是不能解决。楚地的织娘在调整经线张力时,会在织机的木轴上裹一层桑皮纸,这样既能保护织机,又能让张力更稳定。至于蚕丝易断的问题,李婶有个法子,织之前把蚕丝放在温水里泡一泡,再抹点楚地的茶油,韧性会好很多。”
王伯抬头看了秦斩一眼,眼神里带着点不服气,却没再反驳,只是哼了一声:“我织了四十年丝绸,用的都是咸阳的老法子,没听说过蚕丝还要泡温水的。”
李婶连忙说:“王伯,我不是说您的法子不好,是不同的蚕丝,要用不同的法子。云梦泽的蚕丝细,却软,泡过之后织出来的锦缎更贴身,西域的客商就喜欢这个!”她转身从布兜里掏出一块锦缎,递给王伯,“您看,这是我用泡过的蚕丝织的,您摸一摸,是不是比普通的锦缎软?”
王伯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了锦缎。他的指腹粗糙,满是老茧,却很灵活,轻轻蹭过锦缎的表面。过了一会儿,他的眉头稍微舒展了点,却还是嘴硬:“软是软,可耐不耐穿?西域的人骑马赶路,丝绸要是不耐磨,穿几次就破了,下次谁还买?”
“耐穿!”李婶立刻说,“我在楚地织的锦缎,有个西域客商穿了三年,还好好的!因为我们在纬线里掺了少量的麻线,既不影响手感,又耐磨。”她指着织机上的纬线,“您看,这就是掺了麻线的纬线,颜色和蚕丝差不多,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王伯凑过去看了看,没说话,手指却无意识地捻了捻纬线。周老三趁机说:“王伯,昨天阿罗憾首领订的五百匹锦缎,要是用您的老法子织,至少要两个月,用李婶的法子,一个月就能完工,还能省不少丝线。”
秦斩看着王伯的表情,知道他心里已经松动了。老匠人最在意的不是规矩,是丝绸的质量,是自己的手艺能不能被认可。“王伯,”秦斩说,“不如这样,您先跟着李婶学几天‘双梭换色’的技法,要是觉得不好,再用您的老法子,怎么样?”
王伯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行,我学几天。但要是织出来的丝绸质量不好,我可不同意推广!”
李婶立刻笑了,拉着王伯走到织机旁:“王伯您放心,我肯定把所有法子都教给您!咱们先从最简单的换梭开始,您看,这梭子要拿稳,换的时候手腕要轻……”
秦斩看着两人凑在织机旁,李婶手把手地教王伯换梭,王伯虽然脸上还有点严肃,却听得很认真,手指跟着李婶的动作比划着。周老三走到秦斩身边,小声说:“将军,还是您有办法。王伯在咸阳织坊里威望高,要是他能认可楚地的法子,其他织坊肯定也会跟着学。”
秦斩点了点头,目光落在织机上。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丝线上,泛着细碎的光。李婶的声音很耐心,王伯偶尔会问一两句,两人的对话渐渐融入了机杼声里,成了织坊里新的节奏。
中午的时候,李婶教王伯织了一小块凤凰纹的锦缎。王伯拿着锦缎,在阳光下翻来覆去地看,嘴角终于露出了点笑意:“这纹样确实好看,比统一的云气纹活泛多了。”
李婶立刻说:“王伯,您要是喜欢,咱们下午就织阿罗憾首领要的胡杨林凤凰纹,我教您‘戗金’技法,织出来的胡杨叶亮得很!”
王伯点头,把锦缎叠好放进怀里:“行,下午学‘戗金’。对了,你说的泡蚕丝的温水,要多少度?茶油要抹多少?”
李婶笑着说:“温水摸起来不烫手就行,茶油抹一点,能让蚕丝润起来就够了,我下午带您试试。”
秦斩看着两人的互动,心里松了口气。系统界面弹出淡蓝色的光纹:“咸阳本地织匠对楚地技法接受度提升30%,其中王伯等核心匠人认可率达60%,预计一周内可掌握基础‘双梭换色’与‘戗金’技法。”
光纹消散时,驿站的吏员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信:“秦将军,楚地寿春织坊的信,说云梦泽的桑蚕丝快不够了,问能不能从咸阳调些桑蚕丝过去,或者在关中种云梦泽的桑苗。”
秦斩接过信,快速看了一遍。寿春织坊最近订单也多,云梦泽的桑园虽然大,却因为之前的汛期,桑叶减产了不少,导致蚕丝供应不足。他皱了皱眉,关中的桑苗都是本地品种,和云梦泽的桑苗不一样,不知道能不能种出适合织楚地锦缎的蚕丝。
李婶凑过来看了信,说:“将军,关中的桑苗我见过,叶子比云梦泽的小,养出来的蚕吐的丝可能稍粗点,但要是改良一下桑叶的施肥法子,说不定能行。楚地的桑农给桑叶施草木灰和蚕沙,蚕丝会更亮,咱们可以在关中试试。”
王伯也凑过来说:“关中的桑园多在渭水两岸,水土好,要是真能种云梦泽的桑苗,以后蚕丝就不用从楚地运了,省不少事。”
秦斩眼睛一亮,对吏员说:“你回复寿春织坊,让他们送些云梦泽的桑苗和桑农过来,咱们在咸阳城外的渭水岸边划一块地,建个试验桑园,试试能不能种活。”
吏员点头,拿着信跑了出去。周老三笑着说:“将军,要是试验桑园能成,以后咱们的丝绸就不用愁原料了,还能带动关中的桑农增收,真是一举两得!”
秦斩点头,目光又落在织机上。王伯已经跟着李婶开始准备泡蚕丝了,温水放在陶盆里,茶油倒了一点在小碗里,阳光照在陶盆里,水面泛着光。李婶手把手地教王伯怎么把蚕丝放进温水里,怎么轻轻揉搓,王伯学得很认真,粗糙的手指在蚕丝间穿梭,动作渐渐熟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