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348章 加税加税制裁制裁(第8页)

第348章 加税加税制裁制裁(第8页)

“待时机成熟,再逐步削减举荐之权,最终使考试成为入仕唯一途径。”

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相较于本时代,步子迈得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按照正常发展路线,察举制过后,应当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就是走错的峰口,直接把世家大族推向了顶峰。

完全看门第,看家庭背景,然后把人分成九等。

家庭背景好,哪怕是傻子也能当官。

家庭条件不行,那你就是一辈子受苦的命。

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豪族”正是如此。

但要说明的一点是,九品中正制在当时依然有进步意义。

因为东汉末年的时候,地方的豪门权贵已经把持了察举,弊端百出。

被察举的人,因察举人才能当官。

所以他不会感激朝廷,而是感激举主。

这也是东汉二元君主制产生的原因,属下可以对地方官吏称臣。

但对一个大一统王朝而言,对除皇帝以外的人称臣真的好吗?

所以九品中正制说白了,其初衷就是把选举中的品第人物权收归中央,收回地方官员的人事权。

这是有利于打击地方豪族,加强中央集权的。

为了收回地方权力,不得已为之。

这是九品中正制的积极意义,但也仅限于此。

当曹魏真的把人事权收回到中央以后,再想改已经回不了头了。

其弊端开始大量出现,

比如全国的人才都集中到大中正所在的中央。

这就导致地方无才,行政效率降低。

无人治理地方,地方垮台,中央难以独存。

再比如,官员的升黜均操之于中正手中。

则官员便无心于公务,一味地竞相奔走,袭取社会名誉。

不再关心本职工作,其上司对此却无可奈何。

所以,为了尽快收回地方权力,可以采取九品中正制。

但以汉末四百年积攒的弊端,一旦施行了,后面就得承担其所带来的后果。

所以,李翊决定跨过这一步。

直接挑战更加艰难的科举制度。

“善!”

刘备抚掌大笑,“如此一来,既不激怒世家,又能逐步削弱其垄断,真乃妙策也。”

李翊举杯敬道:

“陛下圣明,此事若成,不出十年,天下英才尽归朝廷所用。”

微微一顿,又补充一句,“也尽入陛下彀中。”

刘备欣然饮尽杯中酒,目光望向殿外渐亮的天色,慨然道:

“好!好一个温水煮蛙……子玉,此事便由你全权操办!”

李翊深深一拜: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