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琼华托着下颌,顿时来了兴趣。
“你很看好这种法律咨询公司?”
这个问题稍微超出了黎芝的预期,她思考了几秒钟,才谨慎地回答。
“我觉得很有创新性啊。”
“咨询公司好像找到了一条路径,让法律服务的价值更早,更直接地体现在社会治理里,而不仅仅是事后救济。”
“而且,他们好像特别擅长把专业的法律问题,用老百姓能听懂的方式讲明白,这点我觉得挺厉害的。”
短发少女停顿几秒,声音低了一些。
“只不过感觉他们发展得太快了,周明理那边的人,工作都挺拼的。”
谷琼华敏锐捕捉到了女儿一瞬间的迟疑和细微的情绪变化,但她没有点破。
只是将对方这些信息记在心里。
黎芝能观察到这些,说明她并非完全被动的接受工作,而是在思考。
这是好事啊。
不一会儿,黎芝的手机导航提示音响起,她需要切换车道。
谷琼华注意到,女儿的手机支架旁边,还放着一个小巧的,贴满彩色索引贴的笔记本和几份打印出来的学术论文,论文标题里似乎有“电信诈骗”、“心理机制”等字眼。
“这是什么?”
谷琼华随口问道。
“所里布置的研究任务?”
“啊,这个不是。”
黎芝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这是我自己在弄的东西。我不是在写学术论文嘛,选题是关于‘杀猪盘’类电信诈骗受害者的心理机制与法律应对策略研究。”
“韩教授打算让我尝试投一下法学期刊看看。”
自己选题?
研究“杀猪盘”?
还要投稿?
谷琼华这次是真的有些吃惊了。
她印象中的女儿,还是那个需要她督促学习的女孩。
什么时候开始,竟然有了独立进行学术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而且选题如此贴近社会热点,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这完全超出了她对女儿按部就班完成学业的预期。
“这个选题很有价值啊。”
“羊城也出现过这类案例。”
谷琼华压下心中的讶异,用专业的口吻评价道。
“切入点巧妙,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值得鼓励。”
“资料收集得怎么样了?论证逻辑有没有遇到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