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顿了一下,给电话那头的下属消化信息的时间。
加强看护是堵,是防范风险;
而尝试提供更好的医疗,则是疏,是展现姿态,是给予希望……
哪怕这希望渺茫,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可能铤而走险的李二宝。
让他看到体系内解决问题的努力和善意。
“第二,”陈立国的语气变得更加深邃,“以我的名义,起草一份内部情况说明,密级定为高。”
“内容主要阐述刘荣案已近尾声,关键证人米彩生命垂危的特殊情况。”
“重点不在于她的罪行,而在于她提供的线索,对摧毁赵明德犯罪集团的决定性作用,以及……”
他停顿了一下:“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妥善处理此案关联人员,对于维护司法形象、体现法治温度。”
“乃至稳定某些‘外围关联人员’情绪、防止其采取极端行动的重要性。”
他斟酌着用词,没有直接点出李二宝。
但“外围关联人员”、“极端行动”这些词汇,足以让对方理解其中的潜台词。
这份说明的目的,是向上级呈报风险,寻求政策层面的理解和支持。
为可能在米彩生命最终处置方式上,争取一点点灵活处理的空间。
哪怕只是允许她在有限范围内得到更人道的临终关怀。
这不是妥协,而是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情、理、法三者之间最大公约数的努力。
“第三,”陈立国最后说道,“让我们在曼国的联络点,保持对李二宝动向的关注,但策略要调整。”
“不必刻意刺激或警告,只需客观观察和汇报。”
“同时,将‘尽快、安全地将赵明德缉拿归案’作为压倒一切的首要任务来推进。”
“只要赵明德落网,很多僵局,或许就能迎刃而解。”
下达完这一系列指令,陈立国缓缓靠向椅背,长长吐出一口气。
他清楚,自己所做的,是在制度的钢索上行走。
一边是冰冷无情的法律条文和不容逾越的纪律红线。
另一边是鲜活生命的最终诉求和可能引发的剧烈冲突。
他不能放纵李二宝的妄念,也无法对米彩的绝境完全无动于衷。
他的对策,核心在于“导”而非“堵”,在于“疏”而非“禁”。
通过加强监管排除风险,通过改善医疗展现人道,通过内部沟通寻求理解,通过加速主犯归案来破解困局。
这四管齐下,未必能换来李二宝期望的“两全其美”。
但这是他作为这个位置的负责人,在现有规则下,所能做出的最具格局和担当的努力:
既扞卫法律的尊严,也不失人性的温度,并竭力将一切可能的风暴。
引导向可控的、符合程序正义的方向。
剩下的,就看天意,看李二宝最终的选择,以及……
米彩还能有多少时间了。
陈立国望向窗外,目光似乎要穿透千山万水,落在那座南方城市的医院病房里。
他知道,最大的博弈,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