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养生保健知识大全 > 第5章 我靠10个家常招养生 不花大钱把日子过成健康样(第1页)

第5章 我靠10个家常招养生 不花大钱把日子过成健康样(第1页)

我靠10个家常招养生:不花大钱,把日子过成健康样

清晨六点,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青砖地上,我已在院中打完一套八段锦。灶台上的小米粥正咕嘟咕嘟地冒着热气,枣香混着米香在晨光中飘散。隔壁老王提着乌笼经过,笑道:"老李,你这日子过得比年轻人还讲究。"

我给他斟了杯刚泡的菊花茶:"养生不在花钱多,把寻常日子过舒坦了,身子骨自然硬朗。"

这十年来,我渐渐悟出个道理——最好的养生就藏在柴米油盐里。还记得五年前那个冬天,我因肺炎住院半月,同病房的老张每天儿女轮番送补品,虫草、燕窝从不间断。出院时医生却说:"老李的身子骨恢复得更好。"其实我哪有什么秘方,不过是把《黄帝内经》的智慧化进了一日三餐、起居坐卧里。

第一招:动静相宜养气血

《黄帝内经》讲"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这话说得在理。但我说的动,不是非要往健身房跑。每天清晨我在院子里打太极,动作如春蚕吐丝般连绵不断,一套打完,浑身微微出汗,气血都活络开了。

去年儿子给我买了跑步机,我试了三天就搁置了。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小劳"比"大动"更重要。洗碗时踮踮脚尖,看电视时转转脚踝,浇花时伸展腰背,这些零碎的活动反而更养人。记得《遵生八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常活动才不老得快。

特别要说说饭后百步走。我每餐后必定在院里溜达百步,步子要不急不缓,像闲庭信步。走了三年,以前吃完饭就堵在胸口的那股气顺了,腿脚也比同龄人灵便得多。这让我想起苏州园林里的曲径,弯弯曲曲反而别有韵味,养生也是如此——宜缓不宜急,宜舒不宜促。

第二招:饮食有节养脾胃

《千金方》说"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益",这话我深有体会。我的早餐从来都是热乎乎的:春天小米粥配枣糕,夏天绿豆粥就咸鸭蛋,秋天南瓜粥搭芝麻饼,冬天羊肉汤泡馍。这些看似平常,却最养脾胃。

去年孙女给我带了箱即食麦片,说是什么进口货。我试了两次总觉得胃里发凉,又换回了热粥热汤。我们中国人的肠胃,到底还是最适合五谷杂粮。就像老话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守住根本最重要。

说到应季而食,我有个坚持了十年的习惯:立春吃春饼,清明品青团,夏至煮面条,立秋炖肘子,冬至包饺子。这些时令吃食不只是解馋,更是顺应天地节律的养生之道。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说"戒目食,戒耳食",不追逐新奇贵的食材,家常菜最养人。

第三招:沐足安神养心肾

我每天睡前必泡半小时脚,这个习惯坚持了整整齐年。木桶里的温水要没过脚踝,水温以脚放进去微微发烫为宜。泡到鼻尖微微见汗,一天的疲惫都随着热气蒸腾而出,晚上睡觉特别踏实。

南宋诗人陆游写过"洗脚上床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真是说到我心坎里了。有时我会在泡脚水里加把艾叶,特别是梅雨季节,祛湿效果特别好。孙女笑我讲究,我说这哪是讲究,这是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实在的舒服。

记得有个冬天,老友送来个电动足浴盆,我试了几次还是换回了木桶。木桶保温好,水凉得慢,更重要的是那份质朴的触感,让人心安。养生说到底,养的不只是身,更是心。

第四招:怡情悦性养心神

平时我总爱跟老伙计们在胡同口说笑,张家长李家短,笑声能传出老远。再烦心的事,说笑间也就淡了。这让我想起《论语》里那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心宽确实是最好的长寿药。

去年小区搬来个退休教授,整天愁眉苦脸。我邀他下棋,开始时他步步算计,输一盘要郁闷半天。后来我教他"笑棋"——下棋时说笑话,输赢一笑了之。半年下来,他整个人都开朗了,血压也降了下来。所以说,养生先养心,心舒则身安。

我还在院里养了满墙的牵牛花,每天浇水除草时,看着藤蔓攀爬,花开花落,什么烦恼都忘了。这种怡然自得的心境,比什么补药都管用。

第五招:应季而养顺天时

春天我常喝菊花枸杞茶,用透明的玻璃杯泡,看菊花在水中慢慢舒展,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夏天改喝生姜红枣茶,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三片姜五颗枣,煮出来的茶汤金黄透亮,喝完全身舒畅。

秋天必炖雪梨银耳羹,小火慢炖两小时,直到银耳化胶,雪梨透明。冬天则常煮萝卜排骨汤,白萝卜要选实心的,炖到入口即化。这些应季的食材,就像《黄帝内经》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着天地节律调养,事半功倍。

去年冬至,儿子送来自动炖锅,说能定时保温。我用了一次就收起来了,总觉得不如守在砂锅前,看着汤水微微滚动,闻着香气慢慢飘散来得踏实。养生这回事,急不得,快不得,要的就是这份慢功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