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泡脚:寒露脚不露,除了穿袜子,每晚用温水泡脚是保护双脚、促进血液循环的绝佳方法。可在水中加入少许艾叶或生姜,能更好地祛寒助阳。
·
护肤保湿:及时涂抹保湿霜、护手霜,防止皮肤干裂。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以免过度洗去皮肤表面的油脂,加剧干燥。
---
三、
防寒固表:为身体筑起温暖的“墙”
“一场秋雨一场寒”,寒露之后,气温下降明显,寒邪成为威胁健康的主要因素。此时“防寒”,并非一味地多穿衣服,关键在于“固表”——即巩固人体肌表的防御系统,相当于为身体筑起一道坚固的城墙,让外界的风寒邪气无法轻易入侵。
1。
关键部位,重点防护
中医认为,“寒从脚生”。足部是足三阴经的起点,足三阳经的终点,分布着众多重要穴位。足部一旦受凉,会直接影响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并导致抵抗力下降。
·
穿袜护脚:请及时收起凉鞋,换上能包裹脚踝的鞋袜。睡前热水泡脚,可谓最简单的“脚部保暖法”。
·
保护腹部:腹部,尤其是肚脐(神阙穴),是人体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极易受寒。夜间睡觉要盖好被子,白天可穿一件贴身的背心或使用腹带,避免腹部受凉引起腹痛、腹泻。
·
呵护后背:后背的督脉和膀胱经,是人体阳气运行的“主干道”。后背温暖,则全身阳气充足。可适时增添一件背心或薄外套,尤其在有风的天气。
2。
适度“秋冻”,因人而异
“春捂秋冻”是古老的养生谚语,但“秋冻”绝非盲目挨冻。其本意是让身体慢慢适应逐渐下降的气温,激发自身的御寒机制。
·
谁适合“秋冻”?
平时体格健壮、阳气充沛的年轻人,可以适当“冻一冻”,如不宜过早穿得过厚。
·
谁不宜“秋冻”?
老人、小孩、体质虚弱者、以及有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切不可盲目效仿。对他们而言,寒露时节的首要任务就是及时、适当地添加衣物,以防旧病复发。
3。
艾灸:古老的“温阳固表”术
对于平素体寒、手脚冰凉、易感冒的人群,艾灸是寒露时节扶助阳气、固护卫表的绝佳方法。
·
推荐穴位:
·
足三里:健脾胃,补中气,是强身健体的要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