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傲也是面露好奇之色,目光盯着楚凤歌。
虞国文人也是感觉不可能,眉头紧皱。
楚凤歌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拿笔,便在纸上挥墨:“第一首!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随着他的书写,纸上才气疯狂上涌。
“好,好诗!
此诗又是传州诗!
才气一尺五!”
有人忍不住喝彩道。
“好一个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此句简直绝妙!”
适才作诗的景国文人顿时面色难看,道:“怎么可能,他为何还有如此才气?”
楚凤歌又饮了一大口酒,醉眼睨视景国文人,笑道:“第二首!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当这首诗作出来后,在场众人再次震惊失色:
“才气一尺九寸!”
“又是一首传州诗!”
冷月高悬,月光皎洁而照,楚凤歌喝一口酒,便写一首诗,转眼间,已经喝得醉眼惺忪,脸上通红。
“第三首!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第五首!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第七首,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写到后面,所有人都已经麻了,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着楚凤歌,负责记录诗词的文人写得浑身颤抖,心情激动澎湃。
这些诗词每一首皆是传州诗词,每一首都有可能传扬后世!
先前市井传楚凤歌是文曲星下凡,众人尚且怀疑,可如今看来,若非文曲星下凡,谁能一边喝酒,一边作出如此惊人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