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训练化解家庭冲突的有效机制,例如,冷处理,倾听对方表达10条意见而自己不准打断,家庭成员要善于扮演调解员的角色。
要尽力去了解亲人的世界,孩子可以参加父母的工作,帮助父母负担家务;父母也可以到孩子的朋友中,在乐融融的亲情中了解对方。
要学会宽容,利用生日、节假日和家庭聚会时,相互表达亲情,爱是需要创造和表达的。
学校和社区要重视促进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采用适当的形式促进交流和沟通。情感缺乏沟通将会形成隔膜。
5如何对待孩子的反叛行为
一天,11岁的儿子对赵先生说:“我想把头发一侧剃成双条式。”作为父亲,赵先生并不喜欢儿子留这种发型,但他知道,这并不危及生命、道德以及健康,而且头发会重新生长出来。于是,他对儿子说:“我不喜欢这种发型,不过,如果这是你的决定,我可以忍耐。”
赵先生带着儿子去了发廊,美发师给赵小成洗头的时候还评论他的头发很漂亮,然后赵小成描述了他想要的发型。美发师惊奇地问赵先生:“把你儿子头发的一侧剃成双条式行吗?”赵先生回答,他并不喜欢这种发型,但那是他儿子的决定。
就这样,美发师剃去了赵小成一侧的头发,其中保留了两条,并尽量使这种发型在第一天显得好看。可是第二天早晨,赵小成就对他那一面倒的头发无能为力了,他的姐妹只好努力给他喷上发胶和摩丝,以使他能出去见人。
那一年,儿子勉强保留着那种发型,后来又换了七八种更有趣的发型,上了七年级后,就开始留传统的发型了,并且再也没有改变过。
你不必为孩子的反常行为而忧虑,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你的孩子进入了反抗期。
孩子进入反抗期以后,最典型的反应就是顶撞父母。在父母看来,一直对自己言听计从、老老实实的孩子,忽然间变得判若两人,事事都要与自己对着干,有时不免就会大动肝火。以前只要批评几句,孩子就会默默接受。可现在就不同了,你越是极力想控制他,他越是反抗。以至于有些家长感到纳闷:“为什么事事都要对着干呢?”当家长提醒他时,他反而振振有辞:“妈妈您不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吗?为什么只说我?”反倒指责起自己的父母来了。即使再有耐心的家长,听到这些话,也会勃然大怒。
但是,冷静地想一下,父母也并非完美无缺。而且,能看到父母的不足,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对事物进行评判的能力。所以,与其生气,倒不如说我们应该感到高兴。事实上,在我们不经意中孩子已经在一天天地长大,一天天地走向脱离父母的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了。顶撞父母意味着孩子的成长,我们没有必要悲观,而应感到高兴。
反抗是孩子精神成熟的重要标志。从根本上讲,孩子自立、有主见就意味着要脱离父母并且开始具有与父母相异的想法。当然,其中有些想法可能会与父母近似。然而,即使这样,他也不会囫囵吞枣地听信父母,而是将其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中进行选择,接受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部分。
在孩子的反叛阶段,他们总是尽一切办法摆脱家长的束缚,确认自己的个人身份。这个时候,压抑他们的这种想法,会把孩子封闭起来,或使他们走向更为严重的反叛。不妨顺其自然,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自我价值感,这样,孩子们早晚会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孩子再长大一点,长成真正的大人以后,他就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思考,就能够理解、认同别人,对问题的反应也会变得十分从容。
在孩子未长大之前,做事情总是欠考虑,往往采取较为激进的做法,比如激烈地反驳家长。有一段时期孩子总是感情用事,这时做父母的也不要与他计较,而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冷静克制的头脑。这一点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
路易斯·帕斯特说:“当我接近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在我心中激起两种感想:对现在的他给予呵护;对未来的他给予尊重。”
健康教育学理事多恩·萧则说:“如果你让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就可以自己对多数事情做决定,那么他们在青春期就不大可能走向反叛,因为一个人很难去反叛自己的决定。”
对于父亲来说,这是极为聪明的做法。
好爸爸绝招:
设法扭转或事先打消妨碍接受父母管教的反抗感。用语言使之缓和下来,说“你的心情我理解”,表示理解对方的感情。
创造一种首先尊重对方,接纳对方,同时对方也能接纳自己的气氛。不是用指责、命令的口气,而是用建议或商量的口气说,如果对方顶嘴,就耐心听完对方的所有辩解。
先减轻孩子的精神压力,孩子心里自然就有了听取责备的准备,然后对孩子说:无论如何你让我说两句话。此外,大人还可以期待和信赖的口气对孩子说:“你一定能行。”
6采取一些策略
小晴好像从呱呱落地开始,就一直吵个不停。只要父母叫她做点事,她就苦苦哀求:“我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累,不公平!其他小孩子都不用做这么多事!”
她的妈妈回答:“不许再罗嗦!你哪有做多少事?你已经9岁了,本来就应该做些家事了。”
“我本来就做太多了!我不想做了,就算你逼我,我也不做!”小晴大声回嘴,自顾自地回房间去了。
这一切被爸爸看在眼里,他知道,这样吵下去永远也不会有好结果。于是,他告诉妻子,下次小晴再吵的时候,要改变回应的方式。
“为什么我要做家事?人家珍珍都不用!”有一天,妈妈要小晴拿垃圾丢出去时,她又开始吵闹。
“小晴,你实在太爱辩了,我不想再和你辩下去。”小晴的妈妈回答,“下次我要你做事的时候,希望你在五秒钟以内说‘好’,十秒钟以后开始去做。”
“凭什么?你从哪里想出来这个馊主意!”小晴不屑地回答。
妈妈不理会小晴的态度,继续说下去:“如果你照我的话做完,就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如果你继续吵闹,我会给你更多的工作。听清楚了吗?”
“我不懂!我也不会去做任何事!”小晴大声顶撞。
“很好,你刚为自己赚得了一个工作。”妈妈不愠不火地说,“现在去把客厅扫干净,没扫完不准做其他的事。”
被逼急了,小晴开始撒赖。她又叫又跳,一阵风似地跑回房间。晚餐时,她发现餐桌上没有她的碗筷。“我的碗呢?”她问。
“等你做完工作,我自然会热饭菜给你吃。”妈妈就事论事地说。
小晴开始有点明白了。她赶紧把客厅扫干净,拿垃圾出去倒。
“谢谢你今天做的事。”晚上上床后,妈妈吻了一下她的额头说。
从此以后,小晴没那么好辩了。她发现,合作听话的好处比唇枪舌剑的好处多多了。
妈妈不得不佩服爸爸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