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又走了半盏茶工夫,其形依稀可辩,竟是一列列石刻;随着距离越来约近,内中最为醒目的那排字个个斗大如箩,清晰地跃入眼帘。
——“胖爷到此一游。”
“咱家手书。”戚宝嘻嘻道笑,“如何,得兄弟几成风骨?”
“其他先不论,”宠渡撇撇嘴,“字儿是真的丑。”
“哈哈哈……胖爷这叫大巧不工。”
“竟是戚兄手笔?”赵洪友抚掌大笑,“妙极、妙极,都说缘分早注定,这回可巧了。”
“啥意思?”
“我二人也曾留字,就那儿,看见没?”金克木连比带划指了指,“不过为了省事儿,倒是捡了宝兄弟的便宜。”
话间来至洞前,宠渡示意驻足观瞻,果然在戚宝名字两侧见得金、赵二人,姓名,龙飞凤舞各成风骨;与之相较,戚宝笔法歪歪扭扭,的确难看。
江湖儿女历来最爱凑趣儿,当是受此启发,各路人马早前入殿时纷纷效仿,以自家兵器代笔,争留“墨宝”,仿佛在此处压人一头,便意味着夺宝时胜人一分。
其结果,以戚宝等人的手迹为中心,各式各样的笔法构成风格迥异的三圈图文,呈环状朝四周发散开去。
想来一开始人少,下刀相对从容,所以最内层的笔迹相对工整,不外“某某同游”云云。
随着夺宝的人越来越多,中圈所刻除了名或姓,再无其他字样,字迹也凌乱潦草。
到了最外层,便仅剩简单的刀剑划痕了,必是时间仓促却又不舍错过这等热闹,只能借此聊表同游之意。
目力所及,石刻虽则密集,近乎铺满整面石壁,但无形之中却排得高低参差错落有致,故而乍看之下别有意趣。
“嘻嘻!有此成效,不枉费劲吧啦刻半天。”戚宝很臭屁地抹抹鼻尖,“也就你家胖爷,换一般人来,谁能领此风骚?”
“宝兄弟言得是。”
“不啻为一桩胜举。”
“客气客气,你两个也贡献不小嘛。”
“戚兄过誉了。”
“我二人也是托宝兄弟的福。”
“两位兄弟恁会说话,甚合我意呀。”
互捧数言皆大欢喜,拉近了彼此距离,淡去几分“不与为谋”的隔阂,多了些“嗅味相投”的认可,戚宝三人的关系顿时亲近不少。
正是从此刻开始,日后搅得净妖山上“鸡飞狗跳”、令叶舟之流咬牙切齿的“献宝”一党,才算真正地初具雏形。
当然,这又是上山之后的事了。
至于当下,宠渡自也嚼出些许趣味,不过念及此番夺宝之惨烈,只叹悲喜无常生死难测,招呼三人正要开拔,忽感地面震颤不止。
“怎么回事?”
“又地动了?!”
“不对,你们听……”
隆隆闷响随风贯耳,四人循声回眸,远远可见黑暗中先后几团刺目炫光接连闪烁。
一、二……五……
炫光有高有低,或远或近,每每明灭的瞬间都勾描出类似一个轮廓。
蘑菇云团。
显然,又有归元自爆。
不止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