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摆脱半途而废的做事禁忌,既要克服畏难思想,树立无坚不摧的信念,又要讲究方法,选定一个目标,锲而不舍。常在森林里打猎的猎人都知道,老虎和绵羊的实力简直不可比拟。虎入羊群,羊儿四散溃逃,老虎只盯一只追,这样就不会盲目地瞎跑,被迫杀者也没有喘息的机会,可以说十拿九稳;如果没有固定目标,那么每一只羊都会精力充沛地逃生,而老虎却会因不时变换目标而空耗体力,结果可能一只也追不上。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做人的关键在于要有恒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一个人如果想要有点成就的话,就必须要有恒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任何人成功之前,都会遇到许多的失意,甚至是多次的失败。如果你放弃了,你就放弃了一个成功的机会,因为轰轰烈烈的成功之前的失败,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自古以来,那些所谓的英雄,并不比普通人更有运气,只是比普通人更有坚持到最后的勇气罢了。
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对经商者来说更为重要。经商需要风险,要有心理准备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打击。那么对创业者来说,要经得住失败,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商场风云多变,谁也没有“百战百胜”的绝对把握,就连那些老将也常常出现一些失误,甚至失败,何况是刚刚涉足、白手起家的初创事业者呢?败军之将,可以言勇!失误、失败并不可怕,要相信只要你勇于承受,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与教训,继续坚持自己的事业,那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疾风知劲草,岁寒见松柏”。成功贵在坚持不懈,贵在矢志不渝!
心灵小贴士:
贝多芬说过:“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中国古代很多事例就已经教导我们做事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比如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
勤于阅读知识广
一个人愈能储蓄则愈能积累财富。相同的道理,你愈能求知,则你愈有知识。你能多储一分知识,就足以多丰富你一分的生命。通过这些零星的努力,就会取得细小的进步;日积月累,日后便有大收益,让你的人生更充实、更丰满。
有个青年,他经常坐火车、轮船旅行远方。每次在舟车中,他总是随身带些读物,如袖珍书本、函授学校中的讲义,他利用别人很容易浪费掉的零星时间读书,积累知识,以求进步。通过这样日积月累,他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包括历史、文学、科学等等。这些知识虽然一时用不着,但是,总有用得着的一天。后来,这个年轻人应招一所大学的讲师,他凭着自己丰富与广博的学识被学校录取了。后来他对朋友说,多亏几年的读书。
平时不用功,临危抱佛脚,这种学习态度要不得。不论你工作多忙,在工作之余或睡觉前,你完全可以腾出10分钟读书。那些老说自己没时间读书的人,其实是为自己找借口。你可以把时光浪费在闲聊中,在无限空虚的感叹中,为什么不能整理自己的情绪读一下书?读书使人增加知识,勤奋读书的人,比起那些有天赋但不读书的人更有修养,取得成功的几率更高。如果你有一种孜孜不倦以求进步的精神,你就会超越别人,超越那些不读书天赋比你高的人。
有的人或许以为利用闲暇的时间来读书会牺牲自己的其他时间,或者影响工作,这样的想法是错的。读书的作用之大,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太重要了。生活竞争日趋剧烈,生活情形日益复杂,如果你没有学识,你就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淘汰出局。
当然,也许你会这样想,把时间放在读书上,岂不是浪费了做大事的时间?其实不然,这里说的是叫你每天腾出10分钟读书,不是叫你整天读书。10分钟虽少,但可以集腋成裘,日积月累,方能充实你的知识宝库,渐渐地推广你的知识地平线。将一分一秒的闲暇时间,换来种种宝贵的知识。知识可以给予你能力,使你得以上进,这种机会难道你忍心放弃吗?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特莱曾经说:“各界的人,如商业界或产业界中的人,都曾告诉我:他们最需要、最欢迎的大学生,就是那些有选择书本的能力及善用书本的人。而这种选择书本与善用书本的能力的最初养成,最好是在家庭中——具备着各种书籍的家庭中。”
一个天资比较高的儿童,只要常有接触书、使用书的机会,就一定能从书本中摄取丰富的知识。凡是家庭中备有不少辞典、百科全书以及其他种种有益的书籍的,其儿童往往会于不知不觉之间,利用那容易虚掷的空闲时间来充实和教育他们自己。这种教育的代价,只是书籍的准备,要比学校教育所费的代价便宜十倍以上。书籍可以使家庭布置得幽雅、美观,使儿童乐于呆在家中。而那些忽略教育设备的家庭,他们的儿童会厌恶家庭,喜欢到外面乱闯,以致陷入种种危险之中。
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最主要的生活训练的地方。在家庭中,我们养成习惯,形成志趣,而这些习惯、志趣,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有一户人家,其父母子女相约于每晚留出一部分的时间作读书或自修之用。晚餐结束后,他们就一起休息及游戏,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戏谑,或作各种玩意儿,极尽欢娱。一小时后,便是读书的时候了,于是他们各就各位,或读书、或写书、或作别项自修,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可以听见。假使有一人觉得不适意、不高兴、无意自修,他至少也要静默无声,不去打扰他人。
在他们中间有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意志——凡可能分散注意力、打断心思与使之心驰神往的一切,都已被有效防止。就事实而论,一小时聚精会神、不被扰乱的读书,其成效要大过常被扰乱与心不在焉的两三个小时的读书。
有不少青年男女,有志在学问上求上进,而最终受阻于家庭中的恶劣环境。例如晚餐之后,全家都谈笑喧哗,毫无休止,所以也就无意自修、无心读书了,充其量也只是看些低级趣味的小说。而家庭成员中要认真读书的倒反而要受嘲笑,仿佛是欲使同流合污而后已。
无论一个人平时怎样忙碌,但总有很多的光阴是虚度或浪费掉的,而这些虚度的光阴假使能善于利用,是一定能生出大益处来的。
养成每天读十分钟书的习惯。这样每天十分钟,二十年之后,你的知识水平一定前后判若两人。只要你所读的都是好的东西。大多数人都肯在自己所喜欢的事上留出相当的时间来。假使你真有求知之饥渴、努力学习的热望,你总会挤出时间来的。
心灵小贴士:
一个人愈能储蓄则愈能积累财富。相同的道理,你愈能求知,则你愈有知识。你能多储一分知识,就足以多丰富你一分的生命。
勤俭节约财富多
奢侈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勤俭节约才是一种美德。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勤俭节约,贫穷时要勤俭节约,富裕时更要勤俭节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富有,并且也会越来越富有。如果你想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富有,请记住:无论何时都要勤俭节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看重的是财富的创造,对于节俭似乎注意不够,有时甚至认为这是小家子气。殊不知,节俭也是理财的一部分。学会了节俭每一分不必花费的钱,你也就学会了对财富的运用和创造。正如台湾企业界“精神领袖”台塑总裁王永庆所说:节省一元钱等于净赚一元钱。
王永庆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但他的勤俭节约的作风却一直为人们称赞。从小吃惯了苦的王永庆,一直保持着刻苦节俭的习惯。
他的一条旧毛巾,一直使用了27年,一直舍不得扔掉,仍然继续使用。因为用得时间太长了,这条毛巾缺边少沿,毛茸茸的,非常刺拉皮肤。他的太太十分心疼他,拿了一条新毛巾想给王永庆换一换,但王永庆却说:“既然能凑合着用,又何必换新的呢。就是一分钱的东西也要捡起来加以利用,这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一种良好的习惯。”
在吃的方面,王永庆很少在外面宴请客户,一般都是在台塑大楼后栋顶楼的招待所内宴客。还经常采用“中菜西吃”的方式,让大家围在圆桌上,将个人盘子端出,由侍者个别分菜,一人一份,吃完再加,既卫生又不浪费,这与当今社会借用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台塑集团内的职工食堂,也采取类似的自助餐形式,菜与饭都是自取,而且份量不限,可是舀到餐盘里的饭菜绝对不可以剩下或倒掉,否则就要受罚。王永庆还时常提醒厨师要节约能源,他说:“汤煮开以后,应立即将火关小,滚汤温度达到沸点100度以后,继续用火烧,那只是浪费电而已。”
在穿着方面,王永庆也十分节省。王永庆经常是实在有必要时,才去做一套西服,而不是像一般企业家一样,事先预备好几套西装。有一次,王太太发现王永庆的腰围缩小了,平常穿的西装显得不太合身了,特地请了裁缝师傅到家里给王永庆量尺寸,准备给他订做几套合身的新西服。没想到,王永庆却从衣柜里拿出几套已经很旧的西装,坚持请裁缝师傅把腰身改小就行了,而拒绝订做新的。王永庆认为:“既然旧西装还是好好的,改一改就可以穿了,又何必浪费去做新的呢?”
在出行方面,王永庆也处处节省。有时甚至出国出差都只肯坐经济舱,而不坐头等舱。到了目的地以后,也不愿住五星级宾馆,大多住在当地的台塑集团招待所里,就连外出时用的小轿车,也反对使用豪华车。
许多人都对王永庆在成为台湾大富豪以后,仍然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艰苦节俭表示不理解,但是王永庆对此却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
1975年1月9日,王永庆接受美国圣若望大学赠授博士学位的典礼上所说的一段话,就很发人深省。
王永庆说:“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的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自身的不足。而且,出身在一个近乎赤贫的环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劳简直就无法生存下去。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曾经生活的困苦,那也许是上帝对我的恩赐。”
奢侈不但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不会帮助你过上富有的生活。只有我们懂得,有计划的索取,有节制的消费,才会长保富足。
心灵小贴士:
奢侈浪费是一种可耻行为,勤俭节约才是一种美德。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勤俭节约,贫穷时要勤俭节约,富裕时更要勤俭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