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旅途的第三天
希科能那样从容不迫地逃走,是因为他是在埃当普,一个人口稠密的小城,处于一大批法官保护之下,只要他一提出要求,他们就会依法办事,甚至德·吉兹先生本人也会给抓起来。
那几个袭击希科的人,完全了解自己尴尬的处境。
所以我们看到,那个军官宁可眼看着希科逃掉,也不准他的士兵开枪。
出于同样的原因,他也不去追赶希科,因为只要他们朝希科逃的方向一迈步,希科就会大喊大叫,把全城的人都惊醒。
这支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小队伍隐没在黑暗之中,为了不连累自己,丢下了那两个死人,还让他们的剑留在他们身边,好叫别人以为他们是相互格斗致死的。
希科在市区里寻找那几个商人和伙计,可是找不到。
接着,他因为料定他要对付的那帮人看到了这一手不成功,绝对不会再留在城里,所以他想他完全可以留在城里。
非但如此,他还绕了一个弯,在旁边一条街的拐角那儿听到马蹄声远去以后,就大胆地踅回那家客店。
他重新找到了店土人。店主人还没有完全镇定下来,像看见鬼魂出现似的,惊诧万分地望着他,听任他在马厩里给他的马装上鞍辔。
希科正好利用他一副亲切的傻相,呆立在那儿的机会,账都不付了,而店主人也不敢算这笔账。
希科接着到另一家客店的大厅里去消磨夜晚剩下的时间,四周围都是喝酒的人,他们决不会疑心这个脸带笑容、和蔼可亲的陌生人是刚刚杀死了两个人而死里逃生的。
天刚蒙蒙亮他就上路,心里越来越感到忐忑不安。两次暗算都侥幸躲过了;第三次也许会致他于死命。
此刻他肯跟所有的吉兹分子都妥协讲和,哪怕要他胡诌一套他随口可以编出的那些鬼话给他们听,他也愿意。
一片树丛引起他无可名状的惧怕;一道沟堑使他浑身直打哆嗦;一堵稍为高一点的墙几乎使他掉转头去往回跑。
他不时对自己说,一到奥尔良,就要给国王送封信去,要求沿途各城派遣护送队。
可是因为到奥尔良的路上一直未见人影,十分安全.希科心想,何必做出胆小鬼的样子.让国王失去对希科的好印象呢,而且有了护送队也够烦的,再说,已经走过了一百道沟、五十道柴篱、二十堵墙、十片矮树林,在树枝下面或者石块上头都不曾有半点可疑的迹象。
可是一过了奥尔良,希科感到他的恐惧加剧了;将近四点钟,也就是说夜晚快要到了。大路宛如在林间穿行,而且像梯子似的往上升高,行人衬在灰蒙蒙的道路上变得非常显眼,对随便哪个想要端起火枪送他一颗子弹的人来说,他活像是靶子上的摩尔人。
希科蓦地听见远处传来一种响声,很像是奔驰的马队踏在干硬的地面上发出的隆隆声。
他转过身来,看见在他登了一半的山坡的下面,有骑马的人疾驰而来。
他数了一下,一共七个人。
四个人肩上背着火枪。
残阳在每支枪筒上反射出长长的血色的闪光。
这些人的马比希科的马跑得快得多。何况希科也无意跟他们竞赛速度,那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消耗他攻击所需要的体力。
他仅仅让他的马走成之字形,使火枪手们无法固定瞄准一点。
希科使出这一招,是因为一般地说来他对火枪,特别对火枪手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因为当那些骑马的人离他五十步的时候,四发子弹向他射出,它们沿着骑士射击的方向,径直从他头上掠过去。
我们已经看到,希科在料到会有这四枪,因此他事先已经打好主意。听到子弹咝咝的声音,他放开缰绳,从马背上滑倒在地上。事先他已经拔剑出鞘,左手也握着一把快得像剃刀、尖得像针芒的短剑。
我们说希科就这样跌落下来,着地的两腿成了弯曲的但又随时可以伸直的弹簧;同时,靠着在落马时安排好的姿势,他的头正好有马的前胸护着。
从那队将士中间传来兴奋的喊声,他们看见希科落马,以为他死了。
“我早就对你们说过,你们这些蠢货,”一个戴面具的人一边纵马前盘,一边说;“你们前几次都失败了,就是因为没有严格遵守我的命令。这下子他趴在地上了,不论他是死是活,搜他的身。要是他动弹一下,就结果了他。”
“是,先生,”马队中有个人恭敬地回答。
除了一个士兵以外,他们全都下了马,那个士兵把所有的缰绳集中在一起,照管这些马匹。
希科决不是个信教虔诚的人;可是在这样一个时刻,他心想,天主是有的,这个天主正对他伸开双臂,不消五分钟,这个罪人兴许就会在天主面前听候审判了。
他喃喃地念着凄切而热烈的祷词,上天肯定已经听到了。
两个人走近希科;他们手里都握着剑。
他们从希科嘴里哼哼唧唧的样子看出他并没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