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射雕之重生人生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宋易储(第4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宋易储(第4页)

「据最新的情报,大金国原有的十一万人马,如今又缩减了两万人,据说还出现了逃兵。」

岳珂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接过话茬的是吏部尚书,当然更是燕王府的右长史薛极,而本该发言的兵部,却也成了看客。

「好,既然粮食还在我们可控的范围之内,就该干什么干什么。至于大金国的事情,就全权听燕王殿下的安排吧。」

「哈哈,朕可是一直等着,有朝一日能带着众卿,到汴梁的皇宫里去上早朝呢。」

这老赵扩,今日竟然有些放飞自我了?

「众卿,还

有何本章要奏吗?」…

赵扩环视了一圈朝中的文武众臣,却在心里将这些人和燕王麾下的文武对比了一番。

如果再除去薛极这位燕王府的右长史,和卫泾这位燕王府的右司马,再加上因为郭默的举荐,才位列朝班的岳珂、宋慈、孟宗政等人。

好像临安的朝堂里,还真没什么人是能拿得出手的了。

哎,那个混小子,怎么还长着一副识人用人的眼光啊?

见无人再上奏表,赵扩还特意看了一眼,在那里闭目养神的史弥远。

这老家伙,难道进大庆殿来,就是来这里打瞌睡的?

「好,既然众卿没什么表章了,朕这里正好收到了一份军报,跟众卿分享一下。太子,你来念一下吧——」

赵扩从老太监手里,拿过一卷绸布状的东西,太子赵竑急忙上前去,双手接了过来。

「‘忠顺军,出征大理事宜奏报书」——

原来,余玠的「忠顺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彻底将原大理境内的反叛势力,全部清理完毕了。

一万吐蕃骑兵,彻底被留在了大理。

余玠的「忠顺军」夺取旦当郡之后,直接在那里驻守了一万「忠顺军」,防止吐蕃人再次派兵南下。

而盘踞在乞蓝部等地的苗人,在两万「忠顺军」的威逼之下,被彻底解除了武装。

余玠贯彻的是郭默给他的政策,在乞蓝部专门划出两个县的面积,由苗人统领进行治理,但是驻军和治安必须由「忠顺军」来负责。

苗人并没有被区别对待,他们和别的民族一样,都可以务农、习武、读书、经商,甚至可以参军。

不过,只能是参加到「忠顺军」中去。

余玠果然收到了郭默的嘉奖,继孟珙的「定边侯」和郭靖的「靖边侯」之后,燕王府封出的第三位侯爵——「镇南侯」。

并将「忠顺军」也扩编到十万,允许余玠在大理原有军队,和苗人部落里征兵。

此次远征大理,一共出动了三万「忠顺军」,总计折损不足一千人。

剩下的「忠顺军」又不能总留在那里,预计会留下一万人,其他的会从当地选拔两万军士,共计三万兵力驻防大理各处。

大理正式「去国为王」,由大理最后一位皇帝段祥兴,亲自到临安来递交降书顺表,而「大理王」的称号和相应印信,也只能由大宋官家赵扩来颁发。

可喜的是,在余玠攻陷大理城之时,找到了被高炯折磨的不成人样的,大理神宗皇帝段智祥。

只要人没死,有其父一灯大师在,总是能给治好的。

可惜,其他的皇室成员,已经被高炯全部斩尽诛绝,而高炯本人却在乱军之中逃走了。

这份军报是由燕王府转奏的,时间上要延后不少,更是再次向临安朝廷提出,索要赵希琯,为燕王麾下第四位经略安抚使,即「大理经略安抚使」。…

段祥兴虽然是「大理王」,权力却只限于大理一城之地,而整个大理的治理,则是要放在「大理经略安抚使」的身上。

太子赵竑,都说不清楚自己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把这一份冗长的军报读完的。

现在,燕王郭默人虽然不在临安,他的势力却早已覆盖了军政两界。

燕王府「功勋四老」、四大劲旅三十多万人出了三位侯爷,现在又凑出了四大经略安抚使。

郭默没有说要造反,但是,太子赵竑却觉得,官家坐那个位置,怎么越看越像是给郭默准备的?

「众卿,方才太子所念的,是昨夜刚刚送过来的军报,各位有什么感想啊?」

赵扩乐呵呵地望着

文武群臣,似乎在等着众人去夸赞或恭贺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