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射雕之重生人生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宋易储(第3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宋易储(第3页)

九月已至,天气转凉,临安城居然下了一场淅沥沥的小雨。

小雨飘晨,却带不去众人心头的烦躁。

各地秋收的数据统计上来了,虽然还没得出最终的结果,但是从户部尚书岳珂的脸上,就能看出情况极不乐观。

这是九月第一次大朝会,在临安五品以上的文武百官,都要到大庆殿汇集。

已经坐在中央龙椅上的官家赵扩,一眼看到了站在文官之首那位,心里就是一动,他怎么来了?

史弥远,大宋的枢密院使,朝中的百官之首,已经有两个月没上朝了。

虽然,每日他都会到枢密院去当值,虽然私下里也没少会见各位朝臣,虽然已经先后向洛阳或送或卖了五十万石大米,外带还送去了五十万两银票。

那是给李莫愁未出世的孩子的,大荒之年,史弥远这个当「外爷」的,不想让自己未出世的外孙或外孙女饿着。

在下边很是活跃的史弥远,却已经两个多月没有来上朝了,今日怎么会突然来参加大朝会了?

难道是,因为昨晚刚到的那份军报?

文东武西两相分立,史弥远和太子赵竑分列在文武的最前端。

史弥远的出现,也让朝中不少大臣心中一凛。

有的人兴奋,有的人迷茫,而老薛极的眼中,却露出一丝怜悯。

「众卿,可有本章要奏?」

官家

赵扩先开口了。

各部话事人,先后出班,将手头重要的事情,一一当朝细禀。

其实,这些奏本的内容,大多数已经提前放到了福宁殿的御书案上,大庆殿上也不过是走一个流程罢了。

这样的大朝会,更像是一个月底月初的总结大会,做一份上个月的总结,和下个月的规划。

户部尚书岳珂的奏报,还是吸引了大多数人的耳朵。

虽然临安城不算是缺水之地,但是,西湖的水位还是降到了近二十年的新低。

灾情最严重的还是河南五州之地,尤其是新纳进来的许州,几乎是赤地数百里,却还要接收数十万的饥民。

许州,与其说是一个地方州,不如说是一个饥民集中营,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先后从金国涌进来五十多万饥民。…

郭默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特意将三万「岳家军」,除了一万常备防守在边境之外,其他两万「岳家军」,以百人为单位分散到各县各镇,维护当地的治安。

「岳卿,以你的估算,燕王那里还需调派多少粮食过去?」

自己的儿子自己心疼,老赵扩都没问要不要调派粮食,而是直接问派多少过去。

「启禀官家,根据河南经略安抚使发来的书文,大批量的饥民涌入已经不再出现,现在最多是小股进入许州。」

「杜安抚使估算,最终饥民的数量可能会停留在七十万人上下,许州已经容纳不下,其他四州也各自分担了数万人。」

「以微臣估算,临安最好再准备三十万石粮食,至少能撑到明年的春天。」

这样的缺口现在看来并不算很大,大宋的南部,很多地方都种的两季稻,少数地方已经出现三季稻,只是运输上麻烦一些。

「那么,以卿之见,大金国还会有大动作吗?」

现在的大宋,主要是燕王麾下的兵马,那真是遍布极广,恨不得多线开战。

西夏派去了「敦武军」,大理派去了「忠顺军」,河北驻扎着「靖难军」,河南驻扎着「岳家军」。

四大劲旅,「敦武军」已经满编十万人,「靖难军」和「岳家军」都接近八万,只有「忠顺军」还保持着五万的编制。

不过,一旦拿下大理之后,要在大理驻军的话,恐怕「忠顺军」也得扩军了。

这四支劲旅的扩军,其实单从人数上讲,也没有给大宋增加太多的负担,最大的负担是那些装备。

这四支劲旅的扩编,主要是从其他驻防军中筛选,此消彼长,不断地将全大宋的各地驻防军,进行筛选、瘦身甚至撤编。

之前很多是「边境」的地方,如今都变成了大宋腹地,即便跟金国接壤的一千多里边界,大宋也只需要象征性地驻扎点儿军队就行。

这样一来,大宋真正的战兵,就完全掌握在燕王府的麾下。

「启禀官家,这个问题老臣也问过燕王殿下,殿下的意思是‘拖死,大金国。这次接收他几十万的饥民,来年即便没有了旱情,大金国的劳力已然不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