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一本书读懂财务报表 > 第三章 能臣悍将(第5页)

第三章 能臣悍将(第5页)

延伸阅读

韩非用人口增长速度愧于生活资料增长速度的人口理论来说明“当今争于力气”,认为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加的,即五子二十五孙论(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韩非子·五蠹》)

这比西方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的《人口学原理》提前了约两千年,韩非是人口几何级数增长论的先驱。

8.大将蒙恬

时间公元前221年

人物蒙恬

蒙恬是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

蒙恬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庄襄王二年(前248),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蒙恬少年习刑狱法,担任过审理狱讼的文书。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派将军李信率兵20万攻打楚国,以蒙武为副将。从此,蒙恬便在秦王朝统一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展宏图。攻赵护秦王,大战项燕进楚国。公元前221年,蒙恬率大军攻破齐都,实现了秦始皇梦寐以求的全国统一。秦始皇授予他内史的官职。蒙恬还有一个弟弟叫蒙毅,官至上卿,是秦始皇的得力助手,秦朝的重臣。兄弟二人一武一文,可谓秦始皇的得力之臣。蒙恬兄弟二人,一个负责对外军事,一个谋划国内政事,有忠信为国的美名。秦国的其他将相都不能与他兄弟二人争宠。

战国时代,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秦最后的心腹之患。

秦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以蒙恬为帅,统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蒙恬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一举收复河套、阳山、北假等(今内蒙古)地区。使匈奴望风而逃,远遁大漠。汉代贾谊评价当时的匈奴说:“不敢南下而牧马。”蒙恬仅一战就将彪悍勇猛的匈奴重创,使其溃不成军,四处狼奔。匈奴几十年不敢南下,蒙恬功至高也。

经此一役后,当时的秦军再无敌手,蒙恬也——跃成为秦帝国最为出色的将领。蒙恬收复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后,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阴山,设34县。又渡过黄河,占据阳山,迁徙人民充实边县。其后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把原燕、赵、秦长城连为一体,有力地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后受命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驰道,从九原郡(今内蒙包头市西南)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1800里,可惜没有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施行日益严酷的暴政。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大公子扶苏表现得太过仁慈,没有扬父之威。秦始皇认为扶苏过于软弱,怕其将来不足以承继大业,便将他派往蒙恬军中,名为监军,实是让其沾沾将军的虎威,历练其威武之风。

秦始皇临死前,才认识到扶苏是自己理想的继承人。便留下遗诏,让扶苏继承皇位,可奸臣野心家赵高伙同扶苏的弟弟胡亥、丞相李斯,伪造秦始皇的遗书,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正执法,引起赵高对蒙氏的怨恨。胡亥即位,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扶苏自杀,蒙恬内心疑虑,请求复诉。使者把蒙恬交给了官吏,派李斯舍人来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于阳周。胡亥杀死扶苏后,便想释放蒙恬。但赵高深恐蒙氏再次贵宠用事,对己不利,执意要消灭蒙氏。便散布在立太子问题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毁谤胡亥,胡亥于是又囚禁了蒙毅。子婴力谏,认为不可诛杀蒙氏兄弟。胡亥不听,杀蒙毅。又振人前往阳周去杀蒙恬。

使者对蒙恬说:“你罪过太多,况且蒙毅当死,连坐于你。”蒙恬说:“自我先人直到子孙,为秦国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统领着三十万大军,’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应守义而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诲,不敢忘记先主的恩情。昔日周成王初立年幼,周公旦背负成王上朝,曾断指起誓忠心为主,终于平定了天下。及成王长大,却听信谣言,周公旦被诬逃往楚国。后来成王终于反悟,杀了进谗言的人,请回了周公旦。所以《周书》上说:‘君王办事要反复考虑,’我蒙氏一家对君王忠心无二而反遭斩杀,这一定是有邪臣作逆谋乱,内部倾轧的缘故。周成王犯了错误而能改过自新,终于使周朝昌盛;夏桀诛杀关龙逢,商纣诛杀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身死国亡。所以我认为犯了过错可以改正,听从劝谏可以觉醒。反复考虑是圣君治国的法则。我的这些话,并不是求得免罪,而是准备为忠谏而牺牲,希望陛下为天下万民着想,考虑遵从正确的治道。”使者说:“我只是受诏来处死你,不敢把将军的话传报皇上。”蒙恬喟然长叹道:“我怎么得罪了上天?竟无罪而被处死?”沉默良久又说:“我的罪过本该受死啦,起临洮,到辽东筑长城,挖沟渠一万余里,这其间不可能没挖断地脉,这便是我的罪过呀!”于是吞药自杀。

蒙恬的军事才能和所建立的功劳当时罕有与之相比者,而且他至死都对秦国忠心耿耿,无怨于天地。虽然蒙恬最后做了朝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但蒙恬为秦统一全国,修长城保边疆,功绩卓著、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为后人赞叹。

世界历史大事记

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汉尼拔(前247~前183),乃是迦太基名将哈米尔卡长子,其童年正值第一次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以迦太基人的失败告终,哈米尔卡于公元前237年率军渡海入侵西班牙。本来西班牙已在迦太基人统治之下度过了二百多年,但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大部分脱离了迦太基,哈米尔卡决定开始进行再征服。公元前228年,他在与伊伯利亚人作战中不慎溺水而亡。哈米尔卡的女婿哈斯德鲁巴继承了他的事业,进一步扩大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版图,并且建立了一座重要的战略基地一一新迦太基。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巴在打猎时被侍从奴隶杀死,年仅25岁的汉尼拔被任命为迦太基驻西班牙军队的最高统帅。

延伸阅读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恬带兵在外作战,他都要定期写战报呈送秦王。

当时,人们用竹签写字,很不方便,蘸了墨没写几下又要蘸。一天,蒙恬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心中不由来了灵感。

他立刻剪下一些兔尾毛,插在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蒙恬又试了几次,效果还是不行,于是随手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石坑里。有一天,他无意中看见了那支被自己扔掉的毛笔。捡起来后,他发现湿漉漉的兔毛变得更白了。

他将兔毛笔往墨盘里一蘸,兔尾竟变得非常“听话”,写起字来非常流畅。原来,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经碱性水的浸泡,兔毛的油脂去掉了,变得柔顺起来,传说这就是毛笔的来历。

9.老将王剪

时间公元前224年

人物王翦

王剪是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参见秦灭六国的战争)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少年时期就决心练飞好武艺,熟读兵书,将来报效国家,平定天下。刚满18岁,王翦就报名应征,驰骋于疆场。由于王翦作战勇敢,智能双全,屡建奇功。秦王政很快擢升他为大将,统率几十万大军。王翦不负秦王厚爱,运筹帷幄,屡出奇兵,连拔赵国九城,斩首十万余众,攻克赵国京城邯郸,俘虏了赵王迁。接着又挥戈东进,兵渡易水,大败燕军。王翦从此威名大振,听到王翦的名字诸侯各国无不心悸胆寒。

王雄心勃勃,决心乘胜追击,“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并六国,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在消灭了燕赵之后,秦王政又积极准备讨伐楚国。但楚国并非燕赵,地处江南,地大物博,兵源丰富,是个强劲的敌手。这次伐楚,秦王不得不格外谨慎。那么选谁挂帅出征才能万无一失,一举成功呢?秦王经过反复筛选,认为只有两个人可以胜任:一个是年轻有为、血气方刚的李信,一个是身经百战、深谋远虑的老将王翦。权衡利弊,二人各有长短,秦王一时犹豫不决。各位大臣又公理波理,各持已见,莫衷一是。于是秦王决定亲自和二人当面对策,再作决定。秦王坐殿,问李信:“攻打楚国,需多少人马?”李信昂首挺胸,十分自信地回答说:“不过二十万尔!”秦王又回头问王翦。王翦沉思片刻,回答说:“以臣之见,非六十万人马不可。”秦王听完沉思了一会,笑了笑,对王翦说:“王将军到底是老了。”秦王即刻任命李信为帅,即日出征讨伐楚国。王翦看着秦王对刚愎自用的李信深信不疑,必败无疑,本想再谏,又怕弄不好还会引起秦王的怀疑,招来杀身之祸。就向秦王请求告老还乡。秦王以为王翦年老无用,寒喧几句,也不强留。

即日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发。秦王长亭短亭亲自饯行。李信受宠若惊,对秦王说:“大王放心,楚国不过弹丸之地,臣定会马到成功。大王只消在皇宫静候佳音就是了。”李信看着秦王弃了王翦,对自己如此器重,不由得沾沾自喜。李信一路耀武扬威,根本不把楚军放在眼里。楚军看李信年轻气盛,如此狂妄,不觉心中暗喜。他们有意诱敌深入,佯装溃退。李信求功心切,轻敌冒进,长驱直入。楚军避实就虚,迂回运动,乘秦军不备,突然出击,切断其后路,使秦军首尾不能照应,连斩秦将七员,李信陷入楚军重围,多亏众将拼死相救,才得逃脱。秦王闻迅,十分震惊,这才恍然大悟,深悔自己耳目不明,用错了人,寒了老将军的心。秦王亲率人马到王翦的故乡频阳,向王翦赔礼道歉。王翦借口有病,不见。秦王在频阳整整等候了三天。秦王明白王翦有气,再三赔罪说:“寡人轻信李信,铸成大错,已无法挽回。今楚国士气正盛,国家存亡危在旦夕,难道将军能无动于衷?将军纵然对我有气,难道能为一已之怨,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如果真这样,就算朕真看错人了。”但王翦仍不肯答理。秦王沉思片刻,心想:按将军为人不该如此,说“莫非将军有什么难言之隐?尽管说,朕一概答应就是了。”王翦这才说:“大王如果一定要臣出征,仍非六十万人马不可。”秦王满口答应。

了秦王的命令,王翦第二天就从家乡千口村出发。但秦王仍不放心,亲派人传下话来,说:“大王决定将华阳公主嫁给将军。”公主即日起程相迎,二人在相逢处完婚。王翦早明白秦王心意,统帅几十万人马南行四十余里,不料华阳公主和一百名美女已到频阳县的南塬上。王翦列兵为城,与华阳公主匆匆举行了婚礼。后来,人们就把王翦与华阳公主成婚的那座土塬称华阳塬。为纪念这一盛事,当地百姓还在华阳塬为华阳公主修了庙宇,称华头庙。

虽说请王翦出征,答应他统帅全国六十万人马,但心里到底有些不放心。因为王翦这次统帅了几乎全国的人马,要推翻他秦王还不易如反掌,但又不好明言,只是暗暗派人观察王翦的行动。王翦也早知道秦王对他不放心,但为了国家,也只能忍辱负重。兵书云:“上下同欲者胜。”王翦相秦王对我产生狐疑,必然掣肘于我,即使有六十万军队也难以运用自如。为了解除秦王的疑虑,王翦在行军途中多次向秦王上书,说攻取楚国后要答应给他良田美宅,荣归故里。秦王看到王翦心牵故里,年老心退,满心欢喜,连连答应:“行,行!”

王翦解除了秦王对他的怀疑,指挥大军一举攻破了楚国,俘虏楚王负刍(参见秦灭楚之战),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

世界历史大事记

公元前225年,高卢各部落会同阿尔卑斯山外的高卢人一起近7万人大举进攻罗马,罗马集合了13万大军抵抗住了高卢人。这以后,罗马决心征服高卢。公元前224年,波河南高卢被征服。到了公元前220年,山南高卢主要部落投降,为了加强控制,罗马开始在高卢设立拉丁殖民地,修筑了两条通往北方的行军大道,还建立了两个海军港口。

延伸阅读

王剪自污解除了秦始皇的疑虑,他的这种高明手段被后人广泛使用。比如:

汉高祖刘邦任用萧何主持关中之事。汉三年时,刘邦与项羽的军队相持在京索间。刘邦几次派使者慰劳萧何。鲍生因此告诉萧何说:“现在皇上在外风餐露宿,却数次慰问在关中的您,这是因为怀疑您呀!为您考虑,不如让您的弟弟和子孙中能当兵的,全到军队来。”萧何采纳了他的计策,刘邦大喜。

吕后用萧何的计谋杀掉了韩信。刘邦听到诛杀韩信后,派使者任萧何为相国,同时加封五千户,派五百士兵及一名都尉做为相国的侍卫。诸位官员都来祝贺,唯独召平表示忧虑说:“祸害从此开始了。皇上奔波于外,而您守于京城之内,没有被弓箭射杀的危险,却更加封晋级,设置卫队,这不是维护您。现在淮阴侯韩信起来造反,皇上对您也产生了怀疑,希望您把皇帝的赏封让出,不要接受,把全部家财用以资助军队。”萧何听从了召平的意见。刘邦见萧何这样做,非常高兴。这年秋天,黥布反叛,刘邦将亲自率军征讨,此时仍数次派使者问萧何在做什么。萧何说:“因为皇上亲征,我在内安抚百姓,勉励百姓,尽其所有帮助军队,象皇上讨伐陈烯时我所做的一样。”

不久,又有一个门客对萧何说:“您离灭族不远了,您处于相国的高位,论功是全国第一,各方面已无以复加。您入关中以来,十余年一直深得民心,而且目前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民和。皇上所以数次问您在做什么,是害怕您的威信太高,影响整个关中地带。现在您何不多多购买田地,以损污自己的名声,如此皇上的心就安宁了。”萧何采纳了他的计谋,用贱价强买了许多民宅、民田。高祖还京时,百姓拦路控诉相国的行为,皇上听了,心中暗暗高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