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的是音像出版社抢着接这个单。
也就是这会儿,全国上下都没有专辑的概念。
就这么一首《如愿》能单独成磁带、黑胶唱片朝着四面八方发售!
三天之内订货已经超过二十万张。
这可是1985年,每盘磁带单价六七块钱,他能提两块,轻而易举的几十万!
而且后续还在按照每天几万十万张的订货数猛增。
每天10万+的收益!
这才是金卓群因着电视剧赚到的第一桶金。
因为拍摄过程被让卫东卡得严严实实,所有电视剧支出都需要实报实销。
而不是啪的几十万到账,你自己去拍了就行。
所以金卓群跟他往来觉得憋屈呢。
现在撒了欢的捞钱。
同时连夜利用自己擅长拍摄的特点跟各种设备关系,立刻组织音乐录影带编辑发售。
都不用现拍,战场的画面,工厂农田,让卫东搞的那个科研现场,各种各样工农兵学商投身建设的镜头剪辑,跟电视剧英勇就义的画面交织在一起。
美妙绝伦的音乐,配合前赴后继的斗争场面,跟默默奋斗的大多数场景交织在一起。
就问这视觉冲击力大不大!
甚至都暗合了后来的小视频理论。
十集四十五分钟的电视连续剧,直接浓缩剪辑成短视频几分钟,选的全部是高潮镜头,哪个更容易被接受传看?
二十元一盒的《如愿》音乐录影带狂卖十万份。
这还是在录像机极其稀缺的时代。
甚至可能是全国可能都没有十万台录像机的情况下,为了看这盘录像带愣是要去买录像机!
反过来这种前所未有的音乐磁带+音乐录影带同步发售的方式。
又烘托了电视剧播放的热潮。
几乎等同于后来的热点炒作同步展开。
十天的热播期,就是十天知名度的猛涨。
普通观众到处都在问那个声音好听,表演精湛的年轻男演员是谁。
业内人士都在找金卓群。
只有真正懂行,和关注这一切发展的目光,才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个出品人的名字上。
所以说真是穷疯了的金卓群才有这么高的执行力,让卫东明知道这么能赚钱,一来不愿意吃这碗人血饭,二来还是自己有的是生意赚钱,犯不着搞这个。
金卓群靠着迅速围上来的各路人马,居然能在一周之内就把音乐磁带跟录影带在平京、沪海等大城市到省城开卖!
到这时候他已经有点飘了。
愣是没通知让卫东,这音乐磁带和录影带钱就自己独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