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文没打电话,写长信给让卫东讲述自己的感受:“现在我明白大哥对我的告诫了,荣誉、鲜花、掌声立刻铺天盖地的袭来,会不会迷失在这些东西里面,决定了我的心态,我拒绝了老金邀请我拍音乐录影带赚钱,也拒绝跟他去参加各种见面会,拜访领导,我要专心打磨自己的演技,用我最擅长的天赋,去为这份愿望添砖加瓦,感谢您让我端正了态度……”
他的感受肯定因为在沪海的那一遭,有完全不同的变化。
哪怕不知道让卫东就是为了这帮年轻人的三观不要被颠覆,才开口请求放出了这部电视剧。
现在也有了翻天覆地的领悟,真正是把自己的人生和文艺作品表达的内涵联系上。
让卫东看了就觉得,哎哟,小伙子还很单纯嘛。
但艺术家可能就得要有这种一生清澈的境界。
顺手拿桌上的笔,抓张自己的名片,写了句后来网上流行的鸡汤:
“好时光造就弱者
弱者造就困境
困境造就强者
强者造就好时光”
寄回去,看小自己两岁的电影人能体会到多少。
但金卓群就真是扶摇直上九万里。
立刻成了平京影视圈火得发烫的人物。
伍曦打电话提醒,就是这货几天之内已经趁热打铁的出专辑,出音乐录影带……
嗯,后者还是在商州拍电视剧的那些夜谈中,听秦羽烨说起她的兄长,得了让卫东点拨,现在是HK的音乐录影带之王,基本囊括垄断了所有HK明星的音乐录影带。
才知道音乐录影带可以赚钱。
因为金卓群肯定比让卫东更明白,在目前年代整个社会还没那么广泛的影像传播手段,有个独特的群体却已经很普及了。
那就是他出身的BD。
很多营区都有固定收看联播新闻的习惯,有文工团、文宣队的级别,也往往都配备录像机电视宣传。
所以需要立刻下发磁带、录像带满足反应热烈的指战员们。
最关键是现在电视剧播出之后,他还没搞到钱啊。
给砖儿台播出,肯定不可能谈钱,更别说想拿广告时段之类。
85年恰好在节骨眼儿上,1983年国家才提出“四级办电视”政策(央、省、市、县)。
这确实加速了省级电视台的普及,但还没广泛开展起来。
都在左顾右盼的探索,基本不敢越雷池一步,就看谁头铁走了没问题,才敢跟上。
加上卫星电视还没普及,都是微波中继线路差转台。
所以各级电视台覆盖范围和技术水平很有限,节目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新闻、文艺和少量自制剧为主。
让卫东给金卓群描述的可以把电视剧卖给各台,有点冒险……就在临门一脚的关键点吧。
反正金卓群还没搞到钱。
所以当晚首播爆红后,最简单粗暴的赚钱方式就是出磁带专辑和音乐录影带。
前者就是他找部队文工团录制的那个版本,现成的演播级录音带立刻就能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