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是也。”因此他便走入极端的怀疑主义,以为人生有限而知识无穷,用有限的人生去求无穷的真理,乃是最愚的事。况307且万物无时不变,无时不移,此刻的是,停一刻已变为不是;古人的是,今人又以为不是了;今人的是,将来或者又变为不是了。所以庄子说,我叉如何知道我所知的当真不是“不知”呢?又如何知道我所不知的或者倒是真“知”呢?这就是怀疑的名学有了这种态度,便可把那种信仰知识的精神一齐都打消了。再加上老子传下来的“使民无知无欲”的学说的庄子同时的慎到、田骈一派的“莫之是,莫之非”的学说,自然更容易养成一种对于知识学问的消极态度。因此,庄子以后,中国的名学简直毫无进步。名学便是哲学的方法。方法不进步,哲学科学自然不会有进步了。所以我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绝的第一个真原因,就是庄子的《齐物论》。自从这种怀疑主义出...
中国古代哲学史 北京大学 中国古代哲学史论 中国古代哲学史书 中国古代哲学史考研 中国古代哲学系 中国古代哲学史思维导图 中国古代哲学史笔记 中国古代哲学史复旦pdf 中国古代哲学史作者 中国古代哲学著作 612中国古代哲学史 中国古代哲学史张汝伦 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哲学史冯友兰 中国古代哲学史略 中国古代哲学史复旦大学 中国古代哲学史书籍 中国古代哲学史胡适 中国古代哲学史电子书 中国古代哲学史复旦大学pdf百度 中国古代哲学史复旦 中国古代哲学史pdf 中国 古代 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史百度 中国古代哲学史大纲 中国古代哲学史在线阅读 中国古代哲学概论 中国古代哲学史复旦大学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