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事实:人类最后一片未被资本染指的净土——我们的情感,正在被科技巨头们明码标价,批量出售。 斯坦福大学那个录取比例25:1的“情感智能工程”专业,不过是培养新一代情感资本家的精英摇篮。 所谓的“双导师制”,本质上是将心理学家的专业知识武器化,用来设计更精准的情感操控工具。 那些被美其名曰“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的200小时实践,实则是让学生们像维多利亚时代的工厂监工一样,在情感血汗工厂里收集工人的最后一点情绪剩余价值。 谷歌的EmoNet-x系统在东亚取得94.2%的识别准确率?多么讽刺的进步!这套系统本质上是在为文化殖民主义提供技术背书。 当西方科技巨头用算法定义什么是“正确”的情感表达时,我们正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