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若宰而言,官职更大,能做的事情也就更多,就更能施展自己的平生抱负。而他最高兴的,还不是即将到了的升官,而是他的努力,他的成绩,被朝廷和陛下认可。
这种认可,给他带了精神上的极大满足和愉悦。
白贻清笑道:“一看就知道这好消息了不得,如不然,胤平你不会笑的这般开心。”
刘若宰笑道:“是咱们大伙儿的好消息。”
白贻清看完,也是眉开眼笑,哈哈笑道:“胤平,这次我真是托了你的福了,竟然也能和察哈尔部那些贵人一起去京城,还能进宫面圣!这可是不得了的恩宠。”
白贻清确实很开心,虽然他在招降察哈尔部的过程中没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功劳却还有他的一份儿,在他想来,自己这个甘肃巡抚,说不定能够挪挪窝了。想想好像还有点儿舍不得,他也是那等用心做事之人,这甘肃镇被他经营的很是不错,就这么走了,还有点儿依依不舍。
“嗨,白老哥你过谦了。什么沾了我的光?若不是有你们几位相助,这差事还不会如此顺利。”
刘若宰笑道。他虽然说得客气,但话里却是把主次分的很清楚:这事儿,我是主力,你们都是在旁边帮把手的,最大最厚的一份儿功劳是属于我的,谁也抢不走!
白贻清也明白他的意思,不过他也没有和刘若宰争功的打算,争也争不过。
董策知道这个消息,比白贻清稍微晚上那么一些。
刘若宰得了这公文,先是拿着去了白贻清的院子,而后回到自己院子之后,便把董策招了来。
把公文细细的看了一遍,董策笑道:“恭喜老大人。”
刘若宰心情极佳,也难得的开了个玩笑:“也要恭喜你!说句实话,若是没有你,且不说这差事本官能不能做成,甚至这个差事,都不会落到本官头上,朝廷都不会有这等打算!”
董策满脸笑意,连说不敢。
他心里是真的高兴,要知道,察哈尔部归顺这件大事,从起因,到开始,到去做,直到最后完成,其中一直活跃着他的身影。若是没有他在最初的推动,朝廷甚至根本就不会有此举,而察哈尔部,也会彻底的归顺建奴!
而没有在大草滩上他力主奇袭,杀光了建奴使者,也不会这么顺利的就把察哈尔部给争取过来。
董策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这个事情,他起码占了一半的功劳!
这也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以来,做的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大事!因为这件大事,甚至可以改变大明和建奴之间的力量对比,进一步改变战局,乃至于改变大明最终的命运!
董策此时心情激荡,豪情万分,有一种扭转历史大势的成就感。
第881章 **九 不去
浩荡的历史车轮汹涌碾来,根本无可抵挡,但董策在那车轮即将落下的地方,垫了一个小小的石子儿,那车轮碾上去之后,便稍稍改变了一下前进的方向。有可能只是改变了一个极小的角度,但当车轮再往前行驶上千万里,这一点小小的角度,就能造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结果。
刘若宰的话打断了他的遐想:“其实,一共来了两封文书。”
刘若宰瞧着董策道:“那一封文书里面,叮嘱了本官一些事情,其中有和你们这些军兵相关的。”
董策赶紧认真听。
“朝廷的意思,你们这些跟着本官去过大草滩的军兵,本官只能带上一小部分去往京城,而且就算是到了京城,也不能进城,只能在城外驻扎。”刘若宰道:“之前在大草滩上那一晚,你们打得很漂亮,这一点,是朝廷也夸赞了的,但咱们现在和察哈尔部的关系不大一样了,如播州例,察哈尔部已经归顺了咱们大明,若是再有大批军兵护送察哈尔部贵人入城,就有点儿夸耀军威的意思了,察哈尔部那些贵人的脸上,须不好看。”
“所以只带上路上护卫的,其它就不用了。”
刘若宰瞧着董策道:“你去不去?”
董策听完一怔,他沉吟片刻,道:“属下要不就不去了吧!”
刘若宰听完,很是赞许的一笑:“你想的,和本官想的一样。”
董策不去的理由很简单:没好处。
若是他去京城,可能就两个目的。
第一,结交一些权贵,最重要的是去拜访一些兵部武选清吏司的官员。因为兵部武选清吏司是管着天下武将升迁调度的,把他们给打点好了,那么以后仕途就会走的顺遂许多。董策虽然有刘若宰这个靠山,但毕竟不可能事事都靠刘若宰,而是也要建立自己的关系网。而且刘若宰此人,太过方正了一些,有时候董策想求他办事儿都不敢开口。因为不用开口他就知道,刘若宰是肯定不会答应的。所以,另外再认识一些人,就很有必要了,不比事事都靠着刘若宰。
第二个目的就要大一些,他想着,看看能不能被崇祯皇帝召见一次。以他对崇祯皇帝性子的了解,有五成的把握能够在见到皇帝之后引起他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