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里装有一个活塞。
当活塞由静止开始向右作加速运动时。
活塞右侧表面的气体会依次产生扰动波,并向右传播。
当活塞持续作加速运动时。
由于后续波的波速大于前面的波,因此后面的波一定会追上前面的波。
当无数个扰动波叠加在一起形成一个垂直面的压缩波时,就形成了一个正激波。
斜激波指的则是一个锥体进行超音速运动的时候,由于其速度超过了声速,因此从该物体上发出的扰动会叠加形成一个波阵面。
这个波阵面就是斜激波。
乘波体的概念,就是在高超音速飞行器气动外形设计中,利用激波压力来提高飞行器升阻比的想法。
扁平的上表面空气顺利通过,不会产生激波。
而在下表面的尖噼则形成激波。
由于气体从激波前到激波后被压缩,使得激波后的压强更大。
这样下方的激波便为飞行器提供了升力,提高了飞行器的升阻比。
因为是通过「骑乘」在自身飞行产生的激波上来获得升力,所以得名为「乘波体」。
这种弹头的轨迹跟某作者的更新时间似的飘忽不定,根本没有办法在过程中进行拦截狙击。
钱五师提出乘波体技术的时间很早很早,可惜真正实现实物化的时候,钱老已经不在了:
直到钱老去世的9年11个月之后。
2019年阅兵式正式亮相的高超音速乘波体导弹东风17,才算是真正将钱老的理论落到了现实。
因此此时此刻。
钱老恐怕对自己的这个技术概念,也没多少信心吧。。。。。。
当初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钱老的一句评语曾经令无数人动容: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但实际上。
钱五师的贡献何止只有十年那么简单?
直到辞世后十多年,他都还在庇护着他所热爱的这个国家。
过了片刻。
钱老忽然深吸一口气,对徐云问道:
「韩立同志,你
说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乘波体弹头的出现吗?」
徐云闻言一怔,旋即便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钱主任,放心吧,您绝对会见到那一天的。」
开玩笑。
虽然他对于导弹设计没什么了解。
但在已经拿出了这么多技术的情况下,兔子们怎么可能不在钱五师去世前搞出乘波体弹头?
别的不说,
光是他向孙俊人以及钱秉穹提过的工业软件和计算机技术,就足够将这个进程缩短许多了。
刷——
听到徐云的这番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