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明还没有把这张网编织好,细节上“针脚”处理的有些乱,画的不够整齐,气息运转有堵塞之处未被捅开,但整体的画面结构已经被搭出来了。
顾为经从过去汲取灵感。
崔小明却用他的笔触指向未来。
而在某些方面来说,崔小明比顾为经走的更远,艺术气质上仍然有隔阂存在,却比顾为经尝试自己探索画法的时候,作品完成度高的不止一星半点。
二来,就是对方作品的立意——
“很壮阔。”
顾为经嘴唇微张,轻声评价道。
崔小明的作品要比顾为经画的更加“大”,不只是两者之间画布尺寸的差异,比起顾为经把作品视线聚焦在孤儿院小小的方寸之间,崔小明这张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类社会思考作品,气势也更加恢弘。
顾为经的作品视角选择比较古典。
而崔小明,他则更加富有现代艺术气质一些。
“他是为了讨好评委的口味,才这么画的么?”
顾为经脑海中闪过了这念头,又轻轻摇摇头。
他想要评奖,崔小明也想要评奖,每一个会把作品投递给双年展组委会的艺术家,心中都燃烧着对于奖项的渴望。
保护好自己的卷面答案是想要考第一名的学生应该要做的事情。
了解哪些社会问题更加受到判卷老师的重视同样也是。
早在两百年前,大英帝国的伦敦沙龙展上,埃德温·兰西尔先生画了一大堆狗狗上去,被评论家疯狂吹捧赞美,击败包括威廉·透纳和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在内的一堆竞争对手,并成为女王最宠爱的画家以及英国艺术象征的那个时刻(注)开始。
看着画布上吐着粉白舌头的狗子,每个画家都应该明白,就是有些题材在评奖的时候,比其他题材更能使画家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当时艺术展开幕式上最为重量级的特邀嘉宾是维多利亚女王,而女王本人,则是一个超级喜欢狗狗的人。)
顾为经当初下定决心,想要拿出一幅中西结合的融合画当作新加坡双年展上的参展作品,最主要的原因,也是他认为这样的作品更受评委喜欢,更容易获奖。
崔小明同样也拿了一幅更“讨喜”的油画出来,他要在这里流露出酸不溜丢的轻蔑,未免就显得太过懦弱,甚至会因此忽视崔小明作品立意上的闪光点。
顾为经抿唇,把视线重新落在画框的右侧。
特邀画家拥有更大的展台空间。崔小明不像CDX画廊那样,奢侈到能把一座造型华美的大型雕塑作品当做盛放自家艺术家作品的花瓶。他的展台边,却也有一大块用来阐述自己作品创作灵感和艺术理念的铭牌。
它也是特邀画家区别于普通画家的一大重要优势。
担心观众看不懂你的作品,担心无法让艺术品自己发声把深奥的创作理念讲述给评委们听,就可以用文字来戳破最后一层的窗户纸。
『这是一幅关于表达爱的画——』
顾为经目光顺着自己刚刚未读完的地方,继续快速读下去。
「当今社会,关于亲密关系的讨论越来越多,每一个情感节目的主持人都在教别人如何获得爱,可人们又在对爱变得越来越茫然,似乎这个字眼正在变得越来越令人痛苦,也越来越令人尴尬……几个月前,来自《油画》杂志的安娜·伊莲娜女士在欧洲美术年会上讲述了那个关于“42”的故事。」
「伊莲娜女士说,那个故事启发了她。在人们着急而热切的去寻找宇宙的终极答案之前,不如先好问问自己,宇宙的终极问题到底是什么。巧合的是,这个故事同样也启发了我画下这幅作品。在当今社会,人们着急的去寻找爱之前,不妨好好的审视自己,爱——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画面上的古老雕塑,由佛陀、好运与金钱女神和希腊战神三个部分组成。这既代表了千年前文化在丝绸之路上相互融合的痕迹。在当今社会,也可以有着新的意义。我之所以会画下这幅作品,就是为了做出某种审视和询问。」
崔小明在这块展示板的最后写道。
「当人们在佛前烧香,在教堂里对着十字架祷告,将硬币随手丢进祈愿池,在油管上看塔罗占卜或者水晶球预言视频,对着茶杯里的茶渍研究感情运势请求某种万能的存在把“爱”赐福给他们的时候,甚至是在花店预定一朵玫瑰花的时候,看着窗外拥挤推搡的人流,他们想要祈祷的到底是什么——」
「是欲望的满足,是好运,是金钱。」
「亦或是权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