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他们这点人,哪怕被敌军骑兵围了,凭元帅军的互相支援,有盔甲在,结阵之下绝对能顶到援军到来。
但要是没盔甲,战场完全顺风还好说,撵着砍就好了,局势稍稍不利,随便来个马队就能把他们都像宰鸡子一样全宰了。
所以他们就把衣裳、皮甲、披膊、裤子、铁靴全脱了,刀只带长短两柄、箭只带五根,瓶瓶罐罐都丢下,跟着马队奔跑,临近战场在沙丘上重新整队,喘了几口气便奔赴战场。
倒也不是他们真像表现出来的这么吓人,甩着鸟也要上阵杀敌。
而是贺虎臣和刘承宗的塘骑已经在局部战场打出优势,他们面前只有倒在地上扭曲挣扎的敌人,贺赞要带人冲上去补刀,顺便把脑袋都噶了。
这是贺虎臣的要求,不到万不得已,也没指望他们跑好几里地还在阵上死战,就把倒地的尸首处理一下,能跟大帅证明咱的功劳就行。
要不然规模这么大的战役,这么混乱的战场,他朔方镇又是早前置于西边的疑兵,等到联系上刘承宗再参战,传令一来一去就晚了。
直接参战,又该怎么证明咱朔方镇干活了?
人头。
明军祖传的人头功。
素巴第一看,更他妈像明军了,吓得赶紧招呼部下,离那帮割脑袋的远点。
实际上,这事是贺虎臣多虑了。
他的朔方镇和塘骑加一块五千余骑的马队冲入战场,浩浩荡荡的驰击宽度几乎席卷整个战场侧翼。
中军早就注意到了。
他们刚出现在西边的沙丘,元帅府中军的瞭望兵就发现这一动向,提醒了刘狮子。
他确实并未关注两翼战场,早前他是关注己方左翼战场的,但在骑兵开打之后,就不往那边看了。
看不清。
骑兵交战的机动范围大,带起的沙尘多,战场本就不清晰。
何况进入混战之后,又没有清晰的军阵边缘,打得满地都是,单个的骑兵他看不见,成形的马队他分不清,打到激烈时也没人往中军报告战场情况。
关注也没用。
反倒是中军,战线清晰,即使是马队出战,也是结阵旋出旋入,好歹还容易分辨。
事实上刘承宗早就想清楚这场战役的局势,只要够乱,根本不需要管两翼。
因为随着黄昏到来,天色将暗。
傍晚意味着息兵,息兵意味着等待黎明。
急于在夜晚到来前取胜的应该是黄台吉,而不是他。
虽然这片战场离盛京近而离西安远。
但在他身后,是苍莽无边的兴安岭。
刘承宗能保证,任何时间,兴安岭都不会飞起来压死他。
而黄台吉身后,可是摩拳擦掌的关宁军。
没有人能说准他们这些混乱年代边军的精神状态,更没有谁能预测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所以两翼?
没消息就是好消息,打乱了说明拖住了。
刘狮子心态越打越好。
等到天黑,两军撤兵还营,元帅军这边士气不会有什么变化。
而崇德皇帝就得接受内心的拷问了,羞愧到大耳刮子抽自己:六万打不过三万是怎么回事?
刘承宗的注意力只放在中军,眼看着左翼在收缩,右翼被缠住,只剩下非常厚实的中军阵线,拼上去汉军、蒙古两道,结果却没将宗室、辽阳二营的车垒打穿,反倒被高应登派马队冲出去跳荡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