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任由南人宣扬平等,秩序何在?礼法何在?”
“到时候,父亲不是父亲,儿子不是儿子,这不天下大乱吗?”
“以后此事绝不可再说!”
赵铁柱则反驳道:“李大人,大明繁荣?不见得吧?”
“我所见之地,到处饥荒。”
“遍地流民,雇工价格已经便宜到一月给吃饱饭就行了。”
“这也能叫昌盛?”
“为什么如此,你想过没有?”
李翰林闻言大怒:“你这是污蔑!”
“你这厮,朝廷看你们还有些恭敬之心,才让你们进京开办工厂。”
“没想到,你竟然趁机污蔑朝廷!”
赵铁柱不屑道:“污蔑,我只不过是将你们的实情说了出来!”
他很清楚,工业化的唯一条件,就在于平等和制衡。
简单来说,不能头上有一个祖宗,一句话就将你的成果拿走。
其实也不是完全平等,只要势力之间,能够有所制衡就行。
在这一点,那些真正的封建邦国,反而容易进入工业化。
因为他们的领主与国王之间,是制衡的。
领主可以比较简单地转化成大工厂主。
他们的产业可以保持。
而在大明这种只有一个皇帝的地方,即便你是大臣也保不住产业的。
因为大臣也会下去,也会隐退。
那时候产业就不行了。
就像徐阶一样,兴旺时有大量土地,一旦下台,也要吐出来。
这只是一个缩影。
归根到底,这里没有所谓的制衡,是一个完全不稳定的系统。
只要皇帝和不同势力之间,发生地位改变,财富和工厂就会丢失。
而地位改变是很快的。
十年,就足够一个看似高高在上的大臣,迅速跌落下去。
这点时间,如何让工厂主自己保护自己?
这就是缺少制衡,带来的恶果。
以前的赵铁柱,也没有想到这一点。
直到他穿越后,在与其他穿越者的碰撞中,还有亲自做事时,经历了官吏的掠夺,才明白如果没有制衡与平等的概念,那么即使发展起来,也会被人侵吞。
而现在,他们构造不出新的制衡的势力,那就需要形成一个能够保护每个人权益的体系。
并且让人人达成共识,大家主动起来维护它。
尤其是深入人心,将掌握力量的皲队,有这种共识。
这才是最根本的。
随后他与李翰林争辩起来。
这李翰林虽然不爽,但好歹还是有风骨的——不屑于用衙门那一套对付和自己辩论的人。
毕竟他觉得那很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