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明第一相 > 第15章 甘结(第2页)

第15章 甘结(第2页)

德邦僧脸色一苦,疾步赶上去搀着圆通,“那坟?”

圆通僧神色又黯淡一分,手里的佛珠套在腕上,嘴唇轻启,“阿弥陀佛!”

***

李步蟾刺出一剑,踏飒而去。

官司固然是输了,但好歹也溅了对方一身血。

出了县衙,过了旌善亭,到了衙前街的茶楼下,李步蟾驻足回首,定定地看着这座偏远小县的八字衙门。

刘敦书站在一旁,看看衙门上高悬的“宣德”

二字,兀自愤愤不平,他最气愤的还不是圆通僧,而是钱大音,知县老爷的吃相实在太过难看。

李步蟾静静地听着他的吐槽。

世间的道路十之八九是不平的,世间的事情十之八九也是不平的,知道了这个,看淡了,不再因此而愤懑,那就从中二少年蜕变成油腻大叔了。

一个小贩坐在路边,身边的箩筐里面是金黄色的枇杷,期待地看着来往的人群。

李步蟾上去称了几个,抓起一个递给刘敦书,“大兄,保护嗓子!”

刘敦书接过枇杷,瞪了李步蟾一眼,李步蟾嘿嘿一笑,又抓起一个枇杷胡乱擦一下,也懒得剥皮就塞进嘴里,“呸呸”

两声,吐出枇杷籽儿,无辜地瞪着刘敦书,“大兄,继续啊,有些东西恶心,吐掉就好了!”

两人大眼瞪小眼,突然乐不可支,互相指着哈哈大笑起来。

两人携手回到县学,李步蟾赶紧将公堂之事作了记录,从参与人等到言谈举止全部记了下来,只做记叙,不作描述,尽量客观公正。

也就是他现在的记忆力远超侪辈,不然还真做不到全景复原。

记录好了,跟刘敦书对了一遍,确系无误,两人收拾好东西,到了石安之的书房。

石安之的书房素静得犹如庵堂,只在书桌后壁上悬挂一幅斗方,字形如石压蛤蟆,笔墨恣意,取法苏东坡。

“诸公莫说教官穷,说起穷来不算穷。

中轿居然安七尺,上台也只打三躬。

老夫子叫人人是,外翰林称个个同。

日上三竿犹未起,胜他多少磕头虫。”

落款是闽侯不可翁。

这首诗虽然文采不显,却是豁达淡然,嬉笑怒骂之间趣味盎然。

其实,学官固然不如县衙,被人说是穷官,但既然是官,也没穷的道理。

学童参加县试需要学官的盖印,答题的试卷需要购买,搭设考棚需要经费,这都是可以上下其手之处。

哪怕是中了秀才,也需要一笔“印结费”

才能盖印,参加簪花典仪,至于之后的月试岁试科试,更是考官可以经营的大头。

但石安之就像一把大扫帚,自从他任了教谕,安化县学既往的这些见不得人的陋规,被他一扫而空。

这次李步蟾两人找上门来,也是两手空空,因为这位石教谕从不收礼,曾有生员不信邪,却被当众折辱,成为笑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