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信来到了白云寺。
游客很多,都是听说这儿的菩萨特别灵验,来许愿的。
在大雄宝殿,一位年老的僧人,正领着几个徒弟做法会。
他便是白云寺的住持慧能大和尚。
听说张信来自遥远的龙国,慧能很高兴,热情地邀请他到方丈内喝茶。
“好多年没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了,所以你一说话,我就注意上你了。”
“大师为何如此在意我说话的声音呢?”
“感觉好听啊。不瞒您说,我就是来自中原。”
原来大师是安微滁州人,少年时在江苏镇江出家,在佛寺内苦读经书佛卷。由于悟强极强,后来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学僧人。
四十岁那年,开始云游全国。
从南京栖霞寺开始,经九华山,宁波天童寺,普陀山,峨眉山,华山,再到五台山,然后经北平,去了长城以北。
游着游着就刹不住脚了,出国了,来到了后金的国土上。
领略了不一样的异国风情,大饱眼福。
他在云游中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仅仅隔一道长城,但这儿的佛教受众,比国内不知少了多少倍。
后来他终于发现了原因,虽然佛法在民间也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人们能接受佛法教育的地方却少得可怜。
不像中原大地,五里一寺,十里一院,随处可以参拜,领悟佛法。
这儿能见到的佛寺十分稀少,怕这就是看起来佛教在这儿没市场的原因。
遂决定留下来,宣传佛法,改变这一现状。
他继续在这块土地上游走,发现这儿的多数地方穷困潦倒,人口稀少。
这样的环境确实不利于佛法的普及。
后来,他来到了白云山,发现这儿不仅风景秀丽,有山有水,还特别地富饶,而且人口众多,不亚于江南富庶之乡。
认为自己真发现了一块人间福地,于是决定在这儿住下。
后来听人讲这儿还曾是佛教圣地,在白云山上曾有白云寺和白云塔,可惜前些年的一次强震,佛塔被毁,白云寺也破败不堪,毁损严重。
慧能后来找到了那里,看到现实情况确实如此。
三层佛殿,只剩大雄宝殿还有保留,也成了危房。
从白云寺向东走,经过一段石梯,就来到了一个山顶。上边很平,是一个有四五亩见方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的中心位置,有一大堆的泥土混合物,这便是叫当地人引以为傲的白云塔遗址。
从土堆的高度可以判断,当年的白云塔十分巍峨壮观。
它是这一带最高的地标性建筑,人们常用高于天齐来形容它的高大,可惜它被一场强震摧毁。
作为佛教圣地,这儿以前一定聚满了前来烧香许愿的善男善女。
可是,现在,这儿却空无一人。
这时,慧能忽然感觉到,自己肩头上的责任。他觉得自己能来到北国,并且能目睹到这座破败的佛寺,绝非偶然。
这可能是佛祖见自己的道场毁坏了,无法普渡众生了,心里着急,才引导自己来这里,收拾残局的。
从这一刻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重修白云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