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朱敏和张信有一面之识。
他对张信的胆魄和智谋,十分佩服,认为他是安邦定国之臣,他的出现,将会对后大明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听说北平失守之后,张信仍安然无恙,并且还从宫内救出小公主,并且正在寻找太子时,朱敏大加赞赏。
认为张信救了公主,就等于救了皇室。
现在是乱世,只要是崇祯骨血,无论男女,都具有超强的号召力。
当知道张信现在手中不仅有小公主,还把永乐大帝留下的一洞金银尽收囊中时,朱敏惊呆了,张开的嘴巴半天都没合上。
作为重要的皇室人员,他听说过这件事,但仿佛它们又离自己是那么地遥远。
因为按照规则,只有拥有皇帝身份的人,才能知道这个秘密。
因此朱敏从没关心过宝藏的事,他知道自己没资格。
但是朱敏知道钱在巩固政权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尤其要拉起一支队伍,没有一定的物质做后盾,更是不行的。
而张信的这笔钱,养一个政权似乎一点都不成问题。
况且人家现在也不是孤军奋战,手下有一百多个弟兄。
这一百来人个个经历不凡,许多人都有过在东厂的经历。
可以这样说,东厂名义上没了,但人员还在,他们仍聚集在老长官张信身边,等待着为国家效力。
那一夜,朱敏和王拴俊谈了许多,快天亮,才中止了谈话。
朱敏向王栓俊请求,回到张信身边时,无论如何,也要劝他南下。
只要张信到了淮南王的地盘上,他将为张信提供他所需要的一切。
无论土地,还是兵员。
在权力上,他决不与张信起争执。
张信最少得拥有一个大将军的头衔,统帅这个新兴政权的全部兵马。
他不接受这个职位都不行,因为他有这个能力,国家需要他。
至于打谁的旗号,看张信的心意。
如果觉得对他淮南王不佩服,那打小公主的旗号也行。
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他一概支持。
当然,能找到太子最好,因为这江山本来就是他的。
怕张信心存疑虑,朱敏坚持想派个能言善辩的使者,和王栓俊一起,去黄花山去做说客。
王栓俊认为此举不可。
主要是现在大环境不好,形势太乱,加上小公主的原因,张信怕出了差错,对外来人员,十分地小心。
不是自己熟悉的人,一概不见。
这样做都是为了小公主更加地安全。
见说不通王拴俊,朱敏只好作罢,但还是写了一封信,让他转交给张信。
把信撕开,见里面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见张信的渴望,希望他以国家大局为重,立即南下,共商救国大计。
张信看后,不觉热血沸腾,仿佛那片土地上,己聚集了千军万马,恢复明室江山,己指日可待。
眼见得所有外派人员,都已安全返回,便决定即日下山南下。
这天清晨,把玉华山的俘虏,全部放了。
由于高松坚决要加入队伍,黄花山这股土匪,由于失去了首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了,因此必须遣散。
除了挑选了二十名年轻力壮,身体素质好的外,其余的都发给了银两,打发回家去了。
然后点起一把大火,把山寨烧了个精光。
这些人则十人围护着一辆马车,慢慢地向山下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