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顿没有抓住!逃走了!
不能不说,这本就是在胡亥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冒顿能够轻易的就这样被捉住,那么他也就不可能让整个大汉帝国拿他无能为力,数十年只得采取和亲岁贡之策来保证边境的安宁!也正是因为如此,胡亥才毫不犹豫的下令命蒙恬不惜一切代价捉拿或者诛杀冒顿!
毕竟,如今蒙恬等人包括大秦朝中的各个重臣,乃至军事大家尉缭在内,怕是没有一个人要比胡亥更加了解冒顿,更加清楚冒顿该是一个何等样的狠角色。
如今大秦的各级将领,包括蒙恬在内,他们得到的消息都仅仅是明面上大家都能看到的东西,而冒顿真正的恐怖在如今还根本没有显露出来。驱逐月氏、覆灭月氏,也顶多只是让蒙恬等人对冒顿多了那么一份警惕之心,少了几分轻视而已。
大秦,已经无敌太久!
他们这样想,胡亥并不怪他们!毕竟,他们不是自己,来自于后世,虽然不可能什么都记得,但是那仅有的一点记忆却是清楚的告诉了胡亥,冒顿如果成长起来将会是何等的恐怖。
正是因为知道冒顿肯定能够想办法逃出大秦,摆脱蒙恬的追捕,所以胡亥才会下达让蒙恬捉拿冒顿的命令。既然料定冒顿能够逃跑,那么蒙恬自然就没有战功可拿,也就不存在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尴尬局面了。
当然胡亥不是没有想到万一冒顿真的火气那么背,被蒙恬给生擒或者诛杀了。
那自然是最好不过,毕竟冒顿的威胁要比项梁乃至子婴他们严重的多。无论子婴还是项梁所在的楚国,都不是铁板一块,有太多的掣肘,而冒顿不同,冒顿在草原匈奴一族的威信无人能比。
铁板一块的匈奴一族,如果再加上一头聪明点的头狼,那威胁指数就要成直线上升了。
如果蒙恬真的抓住冒顿或者诛杀了冒顿,胡亥自然该赏还赏,就看蒙恬敢不敢要了。不过在胡亥看来,蒙恬定然不会要的。
蒙恬谨慎而知足!
“传诏太保大人,就说冒顿贼酋狡猾,于各将无关,好生安抚留在九原的东胡人,随时准备接应驰援深入草原的王乾所部。另着太保大人从九原附近阴山以南的草场和云中以北的草场各划出一块用来安置东胡人。莫乎尔不是要给朕牧边么?朕怎能拂了东胡一族的拳拳之心!”(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九章 召见刘邦】………
从收到蒙恬自九原传来的莫乎尔愿意领着东胡归附大秦开始,胡亥就在考虑自己该如何安置这些世代游牧的东胡人。
当然,胡亥从来没有想过东胡一族会在依靠大秦逃出匈奴人奴役之后再次背叛大秦。因为胡亥根本不会给他们机会,分化和同化,后世有太多对付这些游牧民族的经验了。
胡亥有太多的方法可用,而根本不需要如冒顿那般将东胡人当作奴隶和炮灰,反而将原本天大的助力给推到了大秦这边,成全了大秦。
不过,蒙恬既然没有抓到冒顿,那么冒顿如果没有死在回返大草原的路上,以冒顿的能力必然能够看出匈奴一族此次面临的危机,而只要冒顿不死,肯定会在王乾之前回到狼居胥山。不过在胡亥想来,即便冒顿能够活着回到狼居胥山,估计也是如丧家之犬般,吃的苦头肯定少不了的。
冒顿先王乾一步回到狼居胥山,那么如今还被匈奴人羁押在狼居胥山周围充作人质的数十万东胡老弱妇孺,所要面临的情景估计就不会怎么美妙了。
不过,冒顿杀的越多,东胡人的根基就会被削弱的越厉害,随之而来的就是东胡一族同匈奴一族的仇恨也就会愈深。
在胡亥看来,至少莫乎尔的一家老小肯定是活不了的。不过这都跟胡亥没有关系,东胡人毕竟不是大秦百姓不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是不是没有道理。
冒顿挟着滔天的仇恨回去,怎么可能就这样轻易的放过东胡人。而冒顿杀的越多,本来因为冒顿覆灭东胡一战就元气大伤的东胡一族就更无法同匈奴抗衡。
虽然这一战冒顿败了。还损失了二十万的匈奴精锐,但是这也仅仅只是让匈奴伤筋而已,还远远没有到动骨的程度。
王乾这次领着七万朱雀军和十万东胡骑兵北上狼居胥山。冒顿开始肯定会同王乾战上一战,毕竟这是大秦第一次深入大草原,而且还进入了匈奴一族的圣地狼居胥山,再加上冒顿新败,于情于理冒顿都不会视而不见。
朱雀军肯定不会败,这点胡亥很有信心,关键是如何保守好朱雀军马鞍、马镫以及马蹄铁的秘密。
如果冒顿不傻,在吃了败仗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退兵,这样的话王乾最多也只能是在狼居胥山晃荡一圈,当然路上王乾杀的匈奴人必然不会少。
即使如此,匈奴也同样不是莫乎尔可以抗衡的。
不能抗衡,那么东胡一族只能死心塌地的跟着大秦,才有报仇的机会。尤其是对莫乎尔来说。想要报仇,也就只能好好的为大秦牧边。然后慢慢的被秦人所同化,最终完全成为大秦的一部分。
胡亥也很清楚,其实莫乎尔以及东胡一族最想要的生息之地还是辽东以北大辽河一带的东胡祖地。只是如今,东胡人刚刚归附,而那块祖地如今还是匈奴人占据着。莫乎尔不敢也不能说出来而已。
不过那块地方胡亥已经打算好了,即便是从匈奴手里拿过来,也是不可能再让东胡人重新回去的。一块祖地,对游牧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从匈奴数十年为了河套平原而不断南下侵扰大秦就可以知道。
胡亥并没有责罚蒙恬,也不想因为这样的小事责罚蒙恬。
而在听闻蒙恬没有将冒顿捉拿时,如今身为皇帝书房长史的蒙毅心中既遗憾又庆幸。遗憾的是,诛杀匈奴单于这等不世之功就这样失之交臂,庆幸的是蒙氏一族算是安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