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颜体楷书 > 第130章 长安风云急(第1页)

第130章 长安风云急(第1页)

长安的寒鸦刚落在郭子仪府邸的檐角,府外的禁军岗哨就换了第三拨。带队的郎将双手按在刀柄上,目光死死盯着朱红大门——昨夜肃宗的旨意虽未明说“囚禁”,但这五步一岗的阵仗,与软禁无异。书房内,郭子仪正用细布擦拭一枚鎏金虎符,符身刻着“朔方节度使印”六个篆字,虎目处镶嵌的绿松石在烛火下泛着幽光。

“将军,太子派来的人到了。”亲兵低声禀报,递上一封火漆密信。信是李豫亲笔,字迹比往日更显急促:“鱼朝恩今日必在紫宸殿发难,欲请陛下下旨夺你兵权,速做准备。”郭子仪捏紧密信,指腹划过虎符的齿痕——这枚朔方军密令符,与李光弼手中的另一半合璧,才能调动十万朔方军。自安史之乱爆发,他带着这枚符转战河北,符身已被汗水浸得温润。

“备马。”郭子仪将虎符系在腰间,外面罩上宽袖朝服。亲兵急了:“将军,府外禁军拦着,您这一出去,岂不是自投罗网?”郭子仪抬手打断他,从书架上取下一份《朔方军军籍册》:“鱼朝恩要的是我的命,更是朔方军的兵权。我若不去,他便会拿着伪造的‘通敌信’,说我畏罪不出。”他推开房门,寒风卷着雪沫子扑在脸上,“告诉那郎将,我要入宫面圣——若他敢拦,便是阻挠大臣奏事,按律当斩。”

禁军郎将果然拦在马前,刚要开口,就见郭子仪掀开朝服一角,露出腰间的鎏金虎符。那郎将脸色骤变,单膝跪地:“末将不敢!”他清楚这枚符的分量——朔方军自河西至河北绵延三千里,十万将士只认符不认人,若没这符就敢夺兵权,必会激起兵变。郭子仪翻身上马,身后只带两名亲兵,马蹄踏过结冰的朱雀大街,留下清脆的声响。

紫宸殿内,鱼朝恩正捧着一叠“罪证”哭得肝肠寸断,锦帕被泪水浸透,攥成一团。肃宗靠在龙椅上,咳嗽得几乎喘不过气,龙案上的“通敌信”已被他反复翻看,指印沾着赭色药渍,在宣纸上晕开深色的圈。他龙袍袖口磨出毛边,枯瘦的手指搭在扶手上,连握稳茶杯的力气都快没了。“陛下!”鱼朝恩猛地拔高声音,尖得像被踩住的猫,“郭子仪拥兵自重,与史思明暗通款曲,若不早日除之,必成第二个安禄山!”

紫宸殿外的内侍见郭子仪立在阶前,玄色朝服沾着雪粒却身姿挺拔,连忙快步入内通报:“启禀陛下,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有要事面圣,已至殿外候旨。”

“他倒敢来!”鱼朝恩脸色骤变,急声道,“陛下,此必是他听闻风声,想来狡辩!”肃宗咳嗽着抬了抬手,目光扫过殿外风雪的影子:“让他进来。”

得到旨意,郭子仪整理了一下朝服,大步走入殿中。鱼朝恩猛地转身,指着他的鼻子:“郭子仪!你竟敢擅离府邸,是不是心虚了?”郭子仪不看他,径直走到殿中,双手捧起《朔方军军籍册》,行再拜稽首之礼,声音沉稳:“臣郭子仪,叩见陛下!”

肃宗的目光落在他腰间的虎符上,眼神复杂:“你可知罪?”郭子仪抬头,声音沉稳如钟:“臣不知罪。若陛下认为臣通敌,请出示确凿证据;若仅凭许叔冀伪造的书信,便定臣死罪,臣不服!”鱼朝恩立刻插话:“许叔冀是亲眼所见,还有叛军俘虏的供词,你还敢狡辩?”

“俘虏的供词?”郭子仪冷笑一声,手指重重叩在军籍册上,“陛下可查,供词中说‘郭子仪派亲信送粮给史思明’,那亲信名叫‘王二’——臣这军籍册上,从裨将到火长,三百七十一人的姓名籍贯历历在目,唯独无此‘王二’!”他话锋一转,目光如刀剜向鱼朝恩,“倒是许叔冀,邺城之战中弃阵而逃,被史思明封为‘洛阳节度使’,他的话,比叛军的供词更臭不可闻!”说罢解开虎符,双手高高捧起,鎏金符身在烛火下晃得人眼晕,“这枚朔方军密令符,臣随身携带二十年。若臣通敌,只需将此符献给史思明,十万朔方军便会倒戈——可臣没有!”

鱼朝恩急得跳脚:“虎符可以伪造!谁知道你这枚是真是假?”“臣请陛下传李光弼的使者上殿!”郭子仪高声道。话音刚落,殿外就走进一名风尘仆仆的军校,正是李光弼派来传递河北军情的人。军校单膝跪地,递上另一枚虎符的拓片:“启禀陛下,李光弼节度使手中的半枚虎符,与郭将军的虎符齿痕完全吻合,可随时对验。”

鱼朝恩的脸色瞬间惨白,却仍不死心:“就算虎符是真的,也难保你没有二心!”“陛下,”郭子仪猛地叩首,额头撞得金砖发响,“朔方军将士多是关中子弟,他们的父兄都在长安。若臣通敌,将士们第一个不答应!之前吐蕃入寇,臣带着朔方军星夜驰援,三天三夜未合眼,难道陛下都忘了?”

“陛下!”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豫带着二十余名文臣闯了进来,为首的是御史大夫崔器和宰相裴冕。李豫跪在郭子仪身旁,将一份捷报举过头顶:“陛下,河北急报!李光弼节度使派侯希逸袭扰魏州粮道,烧毁史思明粮草三万石;高庭晖已暗中通唐,愿为内应!这些都是郭子仪提前部署的计策,他若通敌,何必帮唐军破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裴冕也上前一步:“陛下,安史之乱以来,郭子仪复两京、平河北,战功赫赫。鱼朝恩素嫉其功,屡进谗言,若真夺了他的兵权,朔方军必生哗变!”崔器举起一本账册:“臣查过军饷记录,郭子仪将陛下赏赐的黄金,全部分给了阵亡将士的家属,自己家徒四壁——这样的人,怎会通敌?”

鱼朝恩见群臣都帮郭子仪,尖声喊道:“郭子仪手握重兵,你们自然要护着他!”肃宗猛地一拍龙案,咳嗽着打断他:“够了!”他看向郭子仪,眼神中满是疲惫,“朕知道你忠心,可史思明在河北虎视眈眈,长安城内流言四起……”

郭子仪心中一凛,立刻接话:“臣愿以性命担保,只要李光弼能在河阳大破叛军,臣的清白便不证自明。若河阳失守,臣请陛下斩臣于朱雀大街,以谢天下!”李豫趁机道:“陛下,儿臣愿作保!不如定下‘河阳胜则免罪’之策——若李光弼得胜,不仅免郭子仪之罪,还应加官进爵;若败,再治罪不迟。”

肃宗沉默良久,目光扫过殿中群臣,最终落在郭子仪手中的虎符上。他知道,朔方军是大唐最后的屏障,若真因猜忌失了这员大将,河北必失,长安也将危在旦夕。“准奏。”肃宗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传旨李光弼,许他便宜行事,若能在河阳大破史思明,朕亲自为他接风。郭子仪暂留长安,朔方军兵权仍由你遥制——没有你的虎符,任何人不得调动一兵一卒。”

郭子仪叩首谢恩,起身时腰杆依旧挺直,玄色朝服下摆扫过金砖,带起细微的尘屑。他瞥见鱼朝恩立在殿角,脸色铁青得像冻硬的铁块,便缓步走过去,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鱼公公,今日之事,是你我私怨。但平叛大业重于泰山,若你再在其间作梗,便是与大唐为敌。”鱼朝恩浑身一僵,冷哼一声转身就走,袖中的手指攥得死紧,指甲几乎嵌进肉里——他没料到,郭子仪竟能凭着一枚虎符、一本军籍册,逆转满朝非议。

李豫送至宫门外,握着郭子仪的手沉声道:“郭令公放心,西域战报我已看过,三弟被论莽热四万大军困在焉耆,我已急命安西都护府发兵驰援。你在长安稳住阵脚,他在西域守住国门,河北战局便有转机。”郭子仪眼中一热,用力点头:“太子殿下放心,老夫便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绝不会让鱼朝恩坏了平叛大事。”

三千里外的焉耆,寒风如刀,刮得城楼木栅“呜呜”作响,像是濒死者的呻吟。李倓扶着城垛,指节扣进冻硬的夯土,望着城外连绵数十里的吐蕃大营——篝火如坠地的繁星铺满旷野,四万大军扎下的营寨连成片,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连只灰雀都飞不出去。城楼下,郭昕快步登上城楼,甲胄上的霜雪被体温融成水痕,又冻成薄冰,神情凝重却不见血污:“将军,吐蕃人清晨试过一次进攻,西城门架了三架云梯,刚搭上城头就被弩手掀翻,咱们只伤了三个弟兄。他们没敢硬拼,明摆着是在摸咱们的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