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颜体楷书 > 第121章 归唐营集结训话(第2页)

第121章 归唐营集结训话(第2页)

李豫心中一紧,连忙走上前。他认得此人正是李倓身边的亲卫陈忠,当初便是派他从沙州送信回长安求援。此刻的陈忠,早已没了往日的精干模样,他的铠甲破烂不堪,脸上布满了伤口,嘴唇干裂出血,双眼却透着一股执拗的光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快,呈上来!”李豫接过密信,只见信封上印着建宁王的火漆印,早已被血水浸透。他撕开信封,里面的信纸字迹潦草,却字字清晰:“吐蕃三万大军屯于焉耆,控制孔雀河水源,沙州兵力匮乏,仅五千五百人,盼长安援军星夜驰援,迟则沙州危矣!”

李豫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紧紧攥着信纸,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西域乃是大唐的门户,若沙州失守,吐蕃便会趁机东进,到时候关中腹地都将面临威胁。他抬头看向陈忠,沉声道:“你从沙州出发,走了多少时日?”

“回殿下,十七日!”陈忠声音嘶哑,“末将日夜兼程,换马不换人,终于在今日赶到长安!”说罢,他再也支撑不住,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李豫连忙让人将他抬下去医治,自己则带着密信,翻身上马,疾驰向长安宫中。

兴庆宫内,唐肃宗李亨正与大臣们商议平叛之事。自从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的精力大多放在了平定叛军上,对西域的关注度便有所下降。当李豫将密信呈给肃宗时,肃宗的脸色也变得极为难看,他将密信传给大臣们,沉声道:“诸位爱卿,沙州乃是西域重镇,绝不能落入吐蕃之手!你们有何良策?”

宰相房琯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如今叛军未平,关中兵力紧张,若再调兵驰援西域,恐有腹背受敌之险。依臣之见,可先命安西都护府就近增援,长安这边,暂缓出兵。”

“不可!”李豫连忙反驳,“安西都护府虽有七千余众,但兵力极为分散,各军镇戍守任务繁重,能即时调动的不足三千人,其余兵力要么驻守军镇、要么被吐蕃牵制,根本无法形成合力!沙州如今只有五千五百人,若单等安西那点援军,怕是早已城破人亡!”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臣以为,可派靖安军骑兵驰援西域。此军是经陛下与臣首肯,由建宁王李倓一手创建的精锐,现归郭令公麾下驻守邺城,正由郭清鸢领三千将士与史思明对峙。臣已盘算过,其部中一千六百人是轻骑兵,机动性极强,抽调后剩余兵力依托邺城工事防守,足以支撑到后续援军衔接。”

宰相房琯立刻出列反驳:“太子殿下三思!邺城战事胶着,史思明攻势正猛,郭令公全靠靖安军稳住左翼防线,此时抽兵无异于拆东墙补西墙!”“西域不安,长安何来屏障?”李豫目光坚定,上前一步躬身道,“吐蕃若占河西,便能与叛军遥相呼应,届时大唐腹背受敌,处境更险!臣愿亲赴邺城协调,郭清鸢智勇双全,必能在抽兵后布下疑阵,瞒过史思明。如今归唐营已在灞上集结,加上靖安军骑兵,共计三千一百人,足以解沙州之围。臣以东宫之位担保,此战若败,臣甘受军法!”

肃宗看着李豫决绝的神情,又想起郭清鸢的战功,沉吟片刻后拍案道:“准奏!但需分两步行事——先命清鸢星夜从邺城抽选精锐骑兵,赶赴长安汇合;再令忠武军两千人驰援邺城,接替靖安军防务。至于领军之人……”

“陛下,臣举荐一人!”李豫连忙说道,“靖安军郭清鸢,精通兵法,擅长骑兵战术,曾随郭帅在河西作战,熟悉西域地形,由她领军,最为合适!”

郭清鸢乃是名将郭子仪的侄女,自幼熟读兵书,武艺高强,既随郭子仪征战过河西,肃宗对她的能力极为认可,当即点头应允:“好!便命郭清鸢为西域援军总管,吉备真彦为副总管,率靖安军骑兵一千六百人、归唐营一千五百人,三日内启程驰援沙州!”

当朝会的旨意刚传到军营,营外便响起了熟悉的马蹄声。郭清鸢身着染着战场烟尘的银甲,胯下白马虽显疲惫,却依旧昂首嘶鸣——她接到密令后,连夜从邺城前线启程,仅带十名亲卫疾驰三日夜赶回长安。当她出现在营中时,不仅归唐营武士惊叹于这位女将的飒爽,靖安军的老兵更是齐声高呼:“参见将军!”——正是郭清鸢带着他们在邺城数次击退史思明的突袭,威望早已深入人心。

郭清鸢翻身下马,走到吉备真彦面前,拱手道:“吉备总管,此次西行需昼夜兼程,我已命靖安军骑兵在城外备好粮草,咱们交接完毕便出发。邺城防线已布稳,留守将士足以支撑到忠武军抵达,无需挂心。”她的声音带着连日奔波的沙哑,却字字沉稳。吉备真彦连忙还礼:“郭总管放心,归唐营将士早已整束完毕,随时可以开拔!”

李豫亲自来到营中为援军送行,他将一面绣着“归唐”二字的大旗交给吉备真彦真彦,沉声道:“吉备总管,这面大旗,你且收好。待你们抵达沙州,与建宁王汇合后,便将此旗与大唐朱雀旗、沙陀狼头旗一同升起,让吐蕃人看看,大唐与盟友,同仇敌忾!”

吉备真彦真彦双手接过大旗,红色的旗面在风中展开,“归唐”二字用金线绣成,格外醒目。他单膝跪地,高声道:“末将必不辱使命!”

李豫又转向郭清鸢,将一枚鎏金兵符与一封密信交给她:“清鸢,这兵符可调动安西都护府可调之兵,密信是郭令公的手谕,邺城诸事他已安顿妥当。若遇紧急情况,可持此兵符便宜行事,即便暂缓西进驰援邺城,也无需请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末将郭清鸢,誓与沙州共存亡!”郭清鸢接过兵符,语气坚定。她翻身上马,拔出腰间的长剑,指向西方:“将士们!沙州的百姓正在受苦,西域的国土正在沦陷!今日,我们便踏上西征之路,不破吐蕃,誓不还朝!”

“不破吐蕃,誓不还朝!”三千一百名将士齐声呐喊,声音震彻天地。吉备真彦真彦高举“归唐”大旗,率先策马冲出营门,归唐营的武士们紧随其后,他们的倭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与靖安军骑兵的长枪相映成趣。

李豫站在营门处,望着援军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满是期盼。他知道,这支由大唐将士和倭国武士组成的援军,承载着西域的希望,承载着大唐的尊严。而此刻的沙州城上,李倓正望着东方,他仿佛已经听到了援军的马蹄声,正在遥远的戈壁古道上,一步步向沙州靠近。

队伍行至长安城外的渭水桥时,吉备真彦真彦勒住马缰,回头望向身后的武士们。他们的队列比之前整齐了许多,脸上的神情也从最初的迷茫变成了坚定。吉备真彦真彦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从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起,他们这些倭国武士,便已经与大唐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他肩上,还扛着叔父与吉备氏的荣光。

“加速前进!”吉备真彦真彦高声喊道,双腿一夹马腹,策马冲上渭水桥。阳光洒在他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归唐”大旗在他身后高高飘扬,如同一片燃烧的火焰,指引着西征的方向。桥下一江渭水东流,载着大唐的期盼,载着将士的决心,也载着他对叔父的承诺,奔向遥远的西域。

此时的沙州城内,李倓正在校场上观看士兵们训练。沙陀骑兵与玄甲军的协同战术已经愈发熟练,锥形阵与散骑游击术配合得天衣无缝。当一名斥候飞奔来报,说长安的援军已经出发时,李倓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光芒。他抬头望向东方,嘴角露出了一抹笑容——他知道,胜利的天平,正在缓缓向大唐倾斜。

而在遥远的焉耆,吐蕃大相论莽热正站在孔雀河岸边,望着手中的情报,脸上满是不屑。“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也敢来与我吐蕃大军抗衡?”他将情报扔在地上,用脚狠狠踩碎,“传令下去,加固营寨,备好弓箭,待唐军一来,便将他们全部葬身沙漠!”

论莽热不会想到,他口中的“乌合之众”,即将在沙州城下汇合,形成一股足以颠覆战局的力量。一场关乎西域命运的大战,正在悄然酝酿,而灞上军营的那声呐喊,那面“唐”大旗,终将在西域的土地上,书写下一段跨越国界的传奇。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