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大唐中兴颂颜体楷书 > 第95章 太子之议(第2页)

第95章 太子之议(第2页)

众人齐声应下,混乱的营地渐渐恢复秩序。郭子仪拉着李倓进了中军帐,刚烧开的奶茶还冒着热气,老将军却没心思喝,直接摊开邺城地图:“殿下,史朝义来势汹汹,咱们的联军刚经历败绩,士气低落,得想个办法重整军心。”

李倓指着地图上的回纥骑兵驻地:“我想把回纥骑和流民军轻骑编在一起,组成混合队。回纥骑擅长冲锋,流民军熟悉地形,两者配合,既能弥补朔方军的损失,又能让流民军尽快成长。阿依古丽训练骑兵有经验,让她当统领,周虎做副手,教流民军草原套马术——上次粮道遇袭,周虎用套马索套住叛军首领,效果很好。”

郭子仪眼睛一亮,拍着地图道:“好主意!流民军虽没骑术,可身子骨结实,学套马索快得很。而且让他们跟回纥混编,还能减少猜忌,一举两得。只是……程千里那边,你打算怎么安排?他毕竟是朔方军副将,这次战败,怕是心里有疙瘩。”

李倓想起程千里咳血的模样,轻声道:“给他几天时间养伤,等他好些了,让他负责训练朔方军步兵。他在西域打过仗,对付骑兵有经验,正好能教弟兄们怎么防史朝义的冲锋。”他顿了顿,又补充,“另外,把营中流言的事压下去,别让史朝义知道咱们内部出了乱子。”

郭子仪点头,刚要再说,帐外传来阿依古丽的声音:“殿下,郭令公,回纥骑兵已经整装待发!周虎说,流民军里有十几个弟兄以前放过马,学套马索应该很快!”帐帘被掀开,阿依古丽带着风雪进来,脸上带着笑意,手里还拿着个新磨的套马索,“你看,这是用漠北的牛皮做的,比中原的麻绳结实,流民军肯定能用得上。”

李倓接过套马索,指尖触到粗糙的牛皮,心里踏实了不少。窗外的雪还在下,可中军帐里的暖意,却比任何时候都浓——身份亮明了,猜忌化解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整合力量,跟史朝义好好打一场。

暮色降临时,冀州大营的练兵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回纥骑兵列成三排,阿依古丽骑着墨风,手里拿着套马索,正在演示动作:“右手握索头,左手绕三圈,甩的时候要借腰力,套住目标后立刻收绳,别给对方挣扎的机会!”她说着,猛地甩动套马索,绳圈在空中划出弧线,精准地套住远处的木桩,“看到没?就像这样,套叛军的马腿、兵器都管用!”

周虎站在流民军队伍前,跟着阿依古丽的动作比划:“弟兄们,都看好了!这套马索看着简单,其实有门道——上次我套叛军首领,就是因为没收好绳,差点让他跑了!”他说着,故意放慢动作,把套马索的缠绕、甩动、收绳分解开来,“你们先在地上练,别着急上马,等动作熟了再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几个有牧马经验的流民军士兵率先站出来,其中就有王石头。他握着套马索,笨手笨脚地绕着圈,绳圈刚甩出去就散了,引得旁边的回纥骑兵笑出了声。王石头脸一红,却没放弃,捡起套马索继续练,盾靠在一旁,破洞对着练兵场的方向,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阿依古丽看到了,策马走过来,手把手教他握索:“左手别太用力,不然甩不开;腰要转,不是光靠胳膊使劲。”她握着王石头的手,一起甩动套马索,这次绳圈稳稳地套住了木桩。王石头兴奋地喊起来:“成了!俺套住了!”周围的人都笑起来,之前的隔阂,在这笑声里渐渐消散。

孙小五也凑过来,他没学套马索,而是帮着整理兵器。他把流民军的盾排成一排,用碎布擦着盾上的雪,看到有盾带松了,就用麻绳重新绑紧。程千里的伤兵帐离练兵场不远,他靠在帐门口,看着练兵场上的场景,嘴角微微动了动——他想起上午自己的质疑,又看了看此刻融洽的画面,心里泛起一丝愧疚。

“程将军,您怎么出来了?”崔九娘端着药碗走过来,药香混着雪气,“大夫说您得好好养伤,不能受风寒。”

程千里接过药碗,喝了一口,苦得皱起眉头:“没事,躺着也难受,出来看看。”他指着练兵场,“没想到……回纥骑和流民军能配合得这么好。之前是我太固执了,总觉得正规军才靠谱,其实……能打胜仗的,就是好兵。”

崔九娘笑了:“程将军能想通就好。殿下常说,不管是朔方军、回纥骑还是流民军,都是为了平定叛军,护着百姓,没必要分高低。”她顿了顿,又说,“您放心,粮务点还有些人参,我明天让老周给您送来,补补身子。”

程千里点点头,目光落在李倓身上——李倓正在帮一个流民军士兵调整马镫,那士兵的马是刚从叛军手里缴获的,马镫太高,士兵踩不实。李倓蹲下身,用刀削短马镫的皮带,动作熟练,一点都没有郡王的架子。

“他确实是个好将军。”程千里轻声说,语气里满是敬佩,“我以前总觉得,宗室子弟都是养尊处优的,没想到……他能跟弟兄们一起吃苦,一起打仗。”

夜色渐深,练兵场的火把亮了起来,火光映着雪,像一片温暖的海。阿依古丽还在教套马索,墨风的蹄子在雪地上踏出规律的节奏;周虎带着流民军士兵在雪地上练步伐,口号声震得火把火星四溅;李倓坐在练兵场边缘,手里拿着邺城地图,时不时抬头看看训练的场景,嘴角挂着笑意。

孙小五走过来,递上一碗热粥:“殿下,您喝点粥暖暖身子吧。崔姑娘说,这粥里加了姜,驱寒。”李倓接过粥,刚喝了一口,就听见远处传来回纥骑兵的欢呼——王石头终于能骑着马,用套马索套住移动的木桩了。

“好样的!”李倓笑着鼓掌,粥的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滑,一直暖到心里。他知道,这场训练只是开始,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史朝义的三万精锐,是邺城的坚固城墙,是河北士族的暗地阻挠。可看着眼前的场景,看着这些为了平定叛军而努力的人,他突然觉得,再难的仗,也能打赢。

程千里这时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他的横刀——刀已经修好了,刀鞘重新缠了麻绳,刀刃上的碎渣也清理干净了。“殿下,”他双手递过刀,“这刀陪我打了十年仗,今天我把它交给您。要是哪天我再犯糊涂,您就用它劈醒我!”

李倓接过刀,刀身沉甸甸的,带着程千里的体温。他站起身,拍了拍程千里的肩膀:“这刀,还是您自己留着。等咱们打下邺城,您还要用它斩叛军,立大功呢。”

程千里的眼睛红了,用力点头:“好!殿下放心,我一定好好训练步兵,绝不让您失望!”

火把的光芒下,两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一直延伸到练兵场的尽头。远处的邺城方向,史朝义的营火还亮着,像一双双窥视的眼睛。可冀州大营的火把,却比那些营火更亮、更暖,映着每个人脸上的坚定,映着他们对胜利的渴望。

雪还在下,却再也冻不住练兵场的暖意,冻不住人心的团结。李倓知道,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只要这股暖意不散,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平不了的乱。而史朝义带来的危机,终将成为他们平定河北的踏脚石。

喜欢大唐中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唐中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