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胡雪岩传奇陈道明在线 > 第30章 大办寿席 噩梦缠身母相劝(第3页)

第30章 大办寿席 噩梦缠身母相劝(第3页)

“乌先生,我请问你,左大人的寿联是什么下款?”

胡太太故意要卖一个关子。

“回夫人,下款是‘左宗棠拜贺’五个字。”

“那李大人的呢?”

“李大人题的是“武英殿大学士直隶总督部堂肃毅伯李鸿章贺。”

芸香看看四周一副释然的表情:“就是这个意思……”

话虽这么说,屋里的人大多都还是不明就里,倒是乌先生脑子极快。

“夫人是说……”

芸香立刻抢过他的话头,主意是自己想出来的,这层窗户纸当然还是由自己戳破才算赚足了面子。

“我是说,左大人只题了名讳在上面,这是为了显出大人和我家老爷交情非同一般,所以咱们老爷自然也要给足左大人面子。但左大人人阁不久,又实在没有在官阶上大过李大人的地方,所以,若把左大人的贺联勉强着挂在上首,传出去不好听,若把李大人的挂在前头,老爷心里又肯定过不去……”

说着,她向旁边瞟了胡雪岩一眼,看到他依然面无表情,不过,芸香知道,胡雪岩的心眼已跟着自己的这番话活动起来了。

“所以,我看不如把左大人的爵位也加上——左大人是‘恪靖侯’,这‘侯’摆在‘伯’前面,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屋里的人一个个豁然开朗,紧接着就是一片赞叹之声。胡雪岩脸上也闪过一丝笑容,舒了一口气。

看见胡雪岩笑了,乌先生这才去研墨展纸,预备着添上那几个字。

芸香已经取得了胜利,也就很快转身回后面去了。

等乌先生把那几个字添上,墨迹方干,拜寿的客人就纷纷上门了。

为了防备寿典上人员混杂,招待不周,罗四太太和胡雪岩特地商量了分七处寿堂接待,而且寿期也定成了七天。

给老太太做七天大寿的心思,在胡雪岩心里已经酝酿了很长时间了。皇宫里的规矩是“寿开七日”,胡雪岩当然不敢明目张胆地跟宫里比,但随着这些年买卖越做越大,胡雪岩的欲望和排场也越来越大,他早就打算照着宫里的规矩给老太太办一次大寿。本来想赶到八十整寿时办,但胡雪岩急于借这次寿典壮自己的声势,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这么大的排场,自然少不了人来看热闹。胡府的寿典节庆本来就是杭州城里男女老少年年议论的话题,加上胡雪岩规定:只要是上门道贺的人,不论是谁,也不论礼物多寡,都有酒席吃,有戏看,所以更引得来凑热闹的人络绎不绝。今年的排场又空前盛大,看热闹的自然更多于以往。

但这些人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赶一个从来没有过的大热闹:看洋人拜寿。

有资格接受洋人拜寿的中国女人,只有两个,一个是当朝的慈禧太后,另一个就非胡老太太莫属了。杭州人不是少见多怪的人,但看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给一个中国老太太拜寿,的确还是头一次,所以胡雪岩一直担心洋人到来时会引起前后围观,指指点点,惹人笑话。

古应春的意思是让洋人和浙江巡抚刘秉璋、本省藩司德馨一起来,本省大员到胡府祝寿,闲杂人等只能远远驻足,门庭就相应地清静多了。让洋人这时候来,既不妨碍胡雪岩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气派,也不至于撑不住场面。

不过洋人没有听从吩咐,刘秉璋和德馨要到第三天来,可寿典第二天他们就来了。当时胡雪岩刚刚招待完李鸿章派来的贺寿特使,打算稍微缓一口气。却见罗四太太的贴身丫头瑞云,急急忙忙地拿着一个小名片进来。

“太太那边有什么事吗?“胡雪岩问。

瑞云递过小名片:“客人已经迎进小客厅里了,有古老爷先陪着说话,太太让我来请你过去。”

胡雪岩一边听着,一边看手里的名片,只见名片上写的是“愚弟赫路宾”几个字。原来是在华官居二品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这个面子不小,胡雪岩立即向小客厅走去。还没走到,见古应春朝这边走来,胡雪岩紧走几步迎上去。

“应春,赫德在哪儿?”

“还在小客厅,”古应春看了胡雪岩一眼说,“赫德此次来肯定不光是为了拜寿,而是有话要对你说。我刚才在小客厅套了他半天,他口风挺紧,恐怕只能跟你谈。不过我还是探听出一点,十有八九要谈丝茧的事。”

胡雪岩点了下头,古应春的话,他觉得很对,让古应春去安排一桌西洋大菜。为这次寿典,古应春特地从上海请来了英、法两国厨子。

赫德在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一口官话说得比胡雪岩还地道。两人见面,例行寒暄过后,谈入正题,赫德来意就是让胡雪岩把生丝让出来给英商,好让那几家等丝入厂的英国工厂机器转起来。而胡雪岩当初要不是看准了这几家丝厂以机器代替手工,对丝的需求量定会骤然增加,也不会一下子吃进那么多丝茧,但胡雪岩买断市面丝茧,拒不卖给洋人工厂,更重要的原因却不在这里。

江浙农家差不多家家户户养蚕缫丝,一旦工厂的机器开动,无疑是砍掉这些农户的半条胳膊。胡雪岩自己也承认,机器上加工出来的丝,就是比土法缫丝强,但这样一来,蚕户只能靠卖茧为生,丝厂把茧子的价一压再压,蚕农就没法活了。所以,胡雪岩囤积了浙江的几乎全部蚕茧。

当然,他不会白白往里赔钱。

胡雪岩的打算是,等这几家丝厂被活生生“饿倒”之后出其不意地将他们收过来,那时一手是丝茧,一手是丝厂,蚕户那边,把价钱给得公道些,肯定不愁没有钱赚,又不会挤垮浙江的蚕户——而这样的善举、义举、壮举,无疑是千斤难买的口碑,到时候,无论是感恩戴德的蚕户,交口赞叹的市民,还是在旁边驻足观望的商号、官府,都会记住胡雪岩,记住阜康,只要这两个招牌不倒,胡雪岩就有把握把天下的银子一两一两地都放在阜康的账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