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通过周睿的嘴巴,将这件事宣扬出去。
当然,肖遥不想和廖俊生撕破脸,告诉周睿的内容,只包括了这次拐盗孩子的,是丐帮,孩子的藏匿据点,就在丐帮总舵,乞活山下的小村庄。
明里暗里就是在说,幕后黑手就是丐帮。
文人的嘴,杀人的刀。
周睿听到这件事后,立刻就意识到这件事背后的可操作性。
告别了肖遥之后,他就立马邀请自己的好友,将这件事广而告之。
更是生怕事情闹得不大,还洋洋洒洒的写下数千字的檄文,名为《讨丐帮檄文》,然后广而告之。
廖俊生还不知道,他正开开心心带着苦主去寻觅孩子,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时候,自己的后花园被一群热血小青年给偷了家。
在这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舆论是掌握在读书人的手里的。
许多热血的读书人,在周睿的蛊惑下,放下书本,走街串巷,大声宣读着《讨丐帮檄文》。
肖遥听到这件事后,也是震惊不已,他只是想要通过周睿,将这件事闹大,逼迫中州官员作壁上观。
万万没有想到,古代的读书人胆子是真的大,根本就不怕丐帮的报复,也不怕因为这件事,影响当地官员的政绩,直接贴脸开大。
肖遥跑到街上,听了一遍讨丐帮檄文的内容,直接倒吸一口凉气。
这帮读书人,简直就是怕丐帮不死。
除了这次拐盗孩子事件,这是十足十的证据实锤,更有许多周睿从肖遥这里听到的丐帮流言,什么采生折耳,什么千门盗骗,什么化丐为匪,抢劫往来商队,杀人害命,奸淫掳掠,不管是真的假的,但凡你能想到的恶事,周睿是全给扣在了丐帮的脑门上。
好像,中州城历年来,发生的所有案件,都是丐帮的人干的。
这下子,中州的读书人玩嗨了,可中州城乞讨的乞丐可就惨了。
简直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许多乞丐躺在街边,等着路过的好心人丢几个铜板。
结果就看到乌泱泱一群人,拿着扁担锄头就冲了过来。
只不过,他们可不知道,这些人是冲着他们来的,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扁担锄头已经招呼到他们身上。
肖遥到处游走,看着热闹,看着凄惨的乞丐不断倒吸冷气。
太惨了。
这些乞丐机灵点的,到处逃窜,后背一堆人追着打,愚钝的,已经出气多,进气少。
不过,丐帮终归是江湖帮派,一些乞丐竟然还粗通拳脚。
但是他们不反抗还好,一旦反抗伤了百姓,立刻就有江湖客,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跳出来,一边报着自家的门派姓名,一边将反抗的乞丐撂倒,然后让出位置,任凭百姓们发泄愤怒。
看着眼前的一幕幕,肖遥突然有种梦回前世的错觉,这熟悉的一幕,自己怎么看怎么熟悉,这不就是自己在电视里经常看到的漂亮国暴动吗?
只是这些百姓目标明确,不存在趁机打砸抢的事情。
是这些百姓素质高吗?当然不是,北方武林大会在即,到处都是嗷嗷待哺的武林新人,谁敢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打砸抢。
这不是给他们送名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