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伯直到此刻才安心地坐到帅椅上,接着道:“慎之,镇城兵马虽然不算多,但几个参将、游击,都被我调出镇外去了,有这内卫、健妇营和学员军在,镇城这边翻不了天。
另外,我已传令给城外的几处屯堡,他们会拼凑出一千五百的屯丁,这些人的忠诚都是可以放心的,也都归你节制,以补充镇城的防御。”
“是。”
“再有,我已调永宁卫指挥使严庆荣来镇城任职,辅佐于你,宣府诸事,我不在皆由你来决断,如你不敢决定时,可寻二位夫人相商;如仍不能决定,可邀严庆荣同议。”
“是。”
“杨富、杨青他们未经战阵,诸事不熟;城守、捕盗诸事,由雷占城、刘山二人辅佐于你,他们都是十一年随我入卫的老人,可以完全信赖。”
“是。敏慎都记下啦。”
永宁伯这才站起身来,道:“好。镇城就交给你啦!”
…………
大明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午时,勇毅军前锋骑兵通过居庸关。
北风呼啸中,一队队披甲战士通过关城,浩浩荡荡向着巩华城行进,官道上是密集的步兵队列,间夹着一辆辆大车。
而在官道两侧的原野里,则是一队队骑兵战士,他们策在战马上呼啸而进,为官道上的步兵和车队守护着侧翼安全。
虽然还没到京城,但据探马回报,京城周边不时有虏骑出现,所以张诚也不敢托大,自打过了居庸关后,便一直以战斗队列行进。
速度自然会慢一些,天黑前注定是赶不到京师城下,但安全第一,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就在官道北面的一处高岗上,永宁伯张诚策马而立,周围是三十余名护卫亲随骑兵,以及胡以温、刘承祖等幕府参谋人员。
而陈德与朱之沧二人,此刻也陪在永宁伯的身边。
策在碧骢驹上,望着苍茫大地上浩荡而进的兵马,张诚的脑海里不由回想起了崇祯十一年进京勤王的种种过往。
物是人非,此前一切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虽然都是进京勤王,可前次自己还仅是一个骑兵千总,当时麾下四个百总官,有两个永远留在了那个叫“巨鹿”的地方。
还有就是自己最为敬佩之人——领兵部尚书衔、督天下勤王援兵的宣大总督卢象升,也将自己最后的音容,永远定格在了巨鹿的贾庄。
张诚环视一圈,自己的身边竟然没有一个当年共同入卫勤王的老人,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看着不远处正在行进的铁甲洪流,张诚心里暗暗对自己说道:“当年‘巨鹿的仇’,今天该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