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多少医生,不但没有责任感,而且医术也不见得高明。
这位同学摇了摇头。
“那这本书在哪?”
江宁说道:“不过虽然如此,李时珍却是毅然挑起了这样的一幅重任。他准备修一部时代最为完善,最为准确,最为系统的一部本草类医书。为了更为方便传播,也更容易大家记忆。李时珍打破了自上古以来,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上、中、下三品分类法,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莱、果、木、器服、虫、鳞、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大类。”
江宁点头:“但明代可没有互联网。”
这也是为什么古书上会有不少出错的地方。
“我的天,这也太庞大了吧。”
每一个元素,哪怕穷其一生都没能完全研究得透。
有的。
不只是一辈子。
当江宁讲到李时珍为了检验草药的特性,竟然亲自尝试时,众人对于李时珍便佩服起来了。
每一类下面的本草,又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等等。
“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将碰到的这一些情况发到网上,让行业内进行纠正。”
“这个是好的。”
江宁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表格。
“27年!!!”
众人还真想不到太多了。
在各部之下,则是分类。
但对于江宁来说。
他的价值比之《徐霞客游记》还要大。
这也是不少人查阅资料,对于李时珍的初步印像。
不过史料当中,也仅仅只写到这。
但笑过之余。
同样也是值得众人尊敬的医生。
一众学子无奈的摇了摇头。
别看元素周期表只是按上面分类,介绍了一系列的元素。
上述李时珍这一些经历,史书上是有记载的。
说到《本草纲目》,这又是一个故事。
但李时珍,就是要将这种不可能化为可能。
或者说,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好吧。”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明代不比我们现在。我们现代只要有互联网,有的只是一搜,一切都出来了。可在明代,交通如此不方便,信息如此闭塞。有的一些草药,连李时珍他自己都没有见过。甚至,哪怕我们有互联网,我们的信息无比的畅通,但是,也不见得我们之前梳理的草药没有问题。所以,要想完全的弄清楚这一些草药的各类特征,哪怕有的只是一种药材,都得花无数的时间。”
这有一些像元素周期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