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长红及时回过神来,坐在白万里面前。
“杜厂长,我这个人不喜欢客套,就直接说了,我今天请你过来是想了解一些关于贵厂岛城电冰箱总厂的问题。”
“白部长有什么问题尽管询问。”
“据我所知的资料,贵厂应该是全国最早的一批电冰箱厂,早在57年的时候就仿制出了第一批电冰箱,并且提供给附近城市的医院和科研单位使用对吧?”
“对,我们厂生产的第一批电冰箱是提供给岛城人民医院用来保存药品的,经他们使用测试,确定质量合格之后,我们才继续生产。”
杜长红说起这番话的时候有些骄傲,毕竟作为华夏最早的一批冰箱厂,还是有点底蕴的。
而且早期的电冰箱距离老百姓的生活十分遥远,毕竟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很多人吃饱饭都不容易,哪里会有剩菜剩饭需要放到电冰箱里保存。
那时的电冰箱主要提供给医院和科研单位,用来保存必须冷藏的药品或者进行科学研究,只有少数重点单位会采购一定数量的冰箱用来保存食材,还有供给极少数的领导使用,不过这个数量非常少。
在改开之前,全国的冰箱产量一共只有两万八千台,连三万台都不到,可见这个市场有多小。
“那你们厂到目前为止进行过多少次重大的产品迭代?”
杜长红的表情一下子就变了,没了刚才的些许骄傲。
“白部长,说来惭愧,咱们厂从创立至今,说得上重大创新迭代的,大抵也只有两次。”
“嗯。”
白万里对此不太意外,这也是国营经济的问题所在,国营经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时候搞定基础的钢铁,石油,发电等重工业,但也存在模式僵化的问题,因为没有市场的驱动,很多国营工厂都缺少技术迭代的原动力,这也是国家改开之后很多国营工厂陆续倒闭的原因,技术跟不上啊。
“国家开始改开政策之后,你们厂似乎也尝试向老百姓销售一部分产品,不过结果并不好,具体有哪些问题,是产品的部分还是其他的?”
杜长红没想到白万里会问这些严肃的问题,也不由开始以一个下属的身份向白万里汇报工作。
“白部长,这个我们也做过一些调查。”
“老百姓主要反映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价格太贵,我们最初上市销售的电冰箱售价三千五百元,虽然这已经是贴近我们成本的价格了,但老百姓还是反映价格太高。”
“另一个问题是有买了我们冰箱的老百姓反映冰箱的噪音太大,放在家里晚上一家人都吵得睡不着觉,而且耗电量太高,一台冰箱就超过他家里其他所有电器的耗电量。”
“总结来说就是技术太落后了,一方面无法以先进技术压低成本,花了大钱制造出来的产品,成本压不住,质量也不理想,对吧?”
“是。”